搜索
 

8900余人到44万人 曲靖宣威城镇化率大幅提升

2021年06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宣威是全国革命老区(县)之一,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宣威,在宣威大地上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为宣威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威市委市政府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依法治理和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宣威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6月9日上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云南省曲靖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宣威市专场)举行,曲靖市宣威市委书记朱开荣在发布会上说。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近些年来,宣威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在加快发展中提高质效,实现了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6.12亿元,近十年年均增长7.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17047元和4697元增加到2020年的39637元和14442元。2016年、2017年、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2017—2020年连续四年入选“西部百强县市”。

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宣威是云南省人口第二大县,过去是全省贫困人口第三大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国家乌蒙山片区和石漠化片区交织的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威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统筹各方力量攻坚,全市12300余名党员干部、300余支驻村工作队、100余个单位到户到村扎实帮扶,投入资金169.3亿元全面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全市50752户16750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复兴佳园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宣威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群众精神面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较大转变。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威市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着力优存量、扩增量,三次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农业提质增效,逐步形成了以宣威火腿及生猪“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为引领,蔬菜、水果、中药材3大优势产业为支撑,其他特色产业为补充的“1+3+N”产业格局,热水灯盏花、龙场苹果等千亩以上特色经作示范带动建设初显成效,粮食产量稳居全省首位。工业转型升级,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传统行业竞争新优势得到重塑,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不断提升,煤炭实现新的优化重组,凤凰钢铁无缝钢管生产线填补了西南地区该类产品的生产空白,以液态金属为代表的新兴工业落地宣威并逐步发展壮大,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转化力度持续加大。第三产业充满活力,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以尼珠河大峡谷为代表的精品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加快打造,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处处呈现出创造热情、发展活力和崭新气象。

发展环境优化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威市围绕硬环境、软环境持续发力,全面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宣曲、沾会高速公路建成投用并连入G56、G60国高网,杨宣高速公路即将通车,326国道、鸡田公路等道路完成改造,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538公里,通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人民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石城河水库、色米乐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成投用,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256件、分散式供水工程3742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行政村全部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自然村全部通380伏以上动力电;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城区宽带速率提高到100M以上。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投资项目代办、企业联络员、涉企检查报审三项制度,完善营商环境“红黑榜”、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积极落实惠企、助企政策,近五年为企业减税降费30余亿元,政务环境、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和提升。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宣威县成立初期,城镇人口仅8900余人、占总人口的2%,城区面积不超1平方公里;撤县设市时,城镇人口为10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城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经过持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县城”建设和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地景公园、西一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区、综合市场等不断健全,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2020年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综合成效考核排名全省第18名,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明显改善,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8%,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44万。

民生事业繁荣发展。宣威市坚持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呼应民意、办好实事。近年来,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持续加大,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提升,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学前、义务、高中等各类教育,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5所,第十中学等学校建成投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第六中学晋升省一级一等高完中通过省级评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县域综合医改深入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一院新院、中医院特色专科大楼等建成投用,拳头科室持续打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越来越方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群众文体活动更加丰富。

党的组织坚强有力。经过百年奋斗,宣威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党组织总数由最初的2个发展到今天的4600个,党员总数从8人发展到44500余人,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骨干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威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宣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市委班子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学习教育成效明显,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愈加鲜明,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初心使命不断筑牢、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并得到巩固提升。(黄俊云、宁德建  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