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望亭:实干担当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06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从苏州西北角的“边角料”小镇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运河吴门第一镇”,过去5年来,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一刻不停苦干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9%,综合实力攀至新高度。

更强的实力,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起点,望亭应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谋划下一个五年发展?日前,望亭镇召开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立足“运河第一门户、太湖最美一隅、乡村振兴示范、智能制造标杆”总体定位,做大做美做强“一区两带三园”,系统抓好资源整合、功能聚合、产城融合,推动全镇在“十四五”征程中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奋力打造“经济繁荣、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长三角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


前瞻规划布局:打造“一区两带三园”,“精雕细琢”每一寸土地

“望亭大街、果园路、牡丹路3条道路建成通车后,问渡路以西、长洲苑路以东的整个区域,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来,这里就是望亭的新镇区。”望亭镇相关负责人在地图上比划出西部产城融合示范区(西部新镇区)的位置,介绍道,“这是今后5到10年望亭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载着发展的重任,也必将成为效应凸显、势头强劲的区域。”

现有的镇区为2.78平方公里,新镇区面积约3.52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有镇区面积的1倍之多。根据规划,这里将建设成为一个产城融合区,集中发展高端制造、房地产、文教、食宿及其他各类服务业,前景令人期待。

“西部新镇区”是望亭未来发展规划中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根据规划,望亭未来将聚力打造“一区两带三园”,以此为“筋骨”拉开发展框架、提升发展内涵。其中,“一区”即西部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带”即大运河文化带和北太湖风景带,“三园”即贡湖新兴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国际物流园。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解决盲目开发、无序规划、功能布局不规范、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望亭人深谙此理,一直以来,始终把规划先行放在首要位置。过去5年,望亭开展了全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调整修编工作,谋定而后动。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叠加,望亭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最佳时机。从全国来看,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全省来看,作为经济强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备更加突出的比较优势;从全市来看,苏州聚力“高质量经济迈出更大步伐、高品质生活实现更优提升、高颜值城市展现更美形态、高效能治理取得更新突破”;从全区来看,相城确立了“一区十业百园”的战略布局,新经济产业加速集聚。“审视现实,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望亭镇党委书记周建国说。

看完外部环境,再看自身条件。望亭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腹地,区位、生态优势明显,拥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更为重要和难得的是,多年来,望亭多措并举,不断盘活土地存量,为今后发展留足了空间。

“土地资源宝贵,再怎么‘精雕细琢’都不为过。”望亭镇相关负责人说。过去5年间,望亭稳步实施搬迁安置,累计完成搬迁1190户,面积88万平方米;强势推进拆违治违,开展违建集中整治“双月攻坚”等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建1100起、面积11.7万平方米;完成通灵金属等五大市场及其他一批地块清理回购,盘活存量土地1550余亩;坚持集约用地,累计完成“三优三保”复垦整治项目8个、增减挂钩项目13个,置换空间指标1355.6亩。

理清了发展脉络,望亭明确,未来5年,要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和定位,逐步构建分工明晰、协同发展、功能互补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望亭将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潜力,前瞻布局城镇功能更新,增加新兴产业、生活服务及生态绿化空间供给,更大力度盘活全镇空间资源,把空间优势转化为发展“后劲”。

提升产业内涵:紧抓载体建设,以更优服务“磁吸”更优项目

日前,在望亭镇智能制造产业园(第二季度)企业家沙龙活动上,20多名本土企业家围绕企业发展现状、转型面临的困难、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这几年,公司在汽车、智能家居领域的销售增长较快。今年起,公司开展了智能车间改造试点,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下半年销售额有望实现新突破。”中亿腾英普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将立足望亭、深耕行业,谋求更大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望亭的发展史,就是每一家企业的奋斗史。”望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丰说,“一直以来,望亭鼓励企业在产品创新、理念创新上下功夫,企业间拼技术、拼效能,蔚然成风。”在这样的氛围中,望亭创新驱动优势日益凸显。过去5年来,全镇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27.7亿元,高企培育入库企业177家,新增高企112家;完成专利申请量811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9.4件。一个小小的乡镇,人才资源总量达1.6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有1084人。

面对成绩,望亭人理智而清醒。望亭人深知,今后5年既是望亭推动产业结构迭代、彰显龙头企业优势、实现产业水平跃迁的机遇期,又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关键期。

要助力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创新上不断加码。2020年,望亭镇制定发布《望亭高质量发展政策汇编》,面向企业晒出了全镇各条线各部门的服务清单。仅扶持资金这一项,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发放各类资金3321万元,协助企业对上申请各类专项资金2219万元。在载体建设方面,2019年起,渡智加速器、小树众创、派诺思等载体先后投入运营,涉企服务更加专业化。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望亭引来源源不断的项目资源。过去5年间,望亭举办或参与了北上广深投资推介会、苏州相城国际经贸恳谈周等各类活动50余次,签约项目80余个,总投资220亿元。前不久,在“蓝天梦相   京彩无限”苏州相城(北京)航空航天产业对接会上,望亭镇签约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综合重点实验室华东分部项目、航天食品级环保材料项目;在“海纳百川   相融相成”苏州相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融合发展对接会上,望亭镇与西山创新设计联合会签约了“吴门望亭”系列文旅项目,与泛华投资集团签订了产城融合合作项目。

目前,望亭全镇共有新进产业项目64个,其中已投产14个、已开工29个。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发建设已完成,贡湖新兴产业园进入全面建设期,占地107亩的贡湖高端制造和创新研发社区即将投入使用。

瞄准下一个5年,望亭提出,围绕“三园”格局,做强产业内涵:依托贡湖新兴产业园,发展“产业社区”,推动产业区块化运作、项目精准化落地;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现有项目达产问效,使之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依托国际物流园,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苏南国际机场扩容的契机,做实物流产业基础,打造长三角“公铁水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打响文化品牌:勾勒“吴门望亭”文化蓝图,描绘“北太湖”风景秀篇

西临太湖,东枕运河,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让望亭成为相城区唯一一个坐拥太湖和运河资源的乡镇。依托大运河、太湖两大生态资源,推动文旅有机融合,是望亭“十四五”发展的题中之意。

“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铲土是在望亭开挖的。”望亭退休老教师许志祥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与楚国抗衡,下令开凿自苏州望亭经无锡到达常州奔牛镇的一段运河,这比开凿邗沟还要早9年。大运河望亭段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近几年,望亭镇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方面,在“硬件”上下足功夫,建成运河公园暨历史文化街区,恢复了御亭、皇亭碑、驿站、石码头牌楼等历史遗存,新建了望运阁、文化展示馆,打造望亭“吴门文化新地标”;另一方面,在“软件”配套服务上动足脑筋,推出“稻香小夜曲”文旅夜经济品牌,打造运河畔的夜市集“望运集”,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过去5年间,望亭举办文化旅游节、丰收文化节、太湖稻城杯设计大赛等活动200余场,年均接待游客总量300万余人(次)。“我就住在运河边,建了运河公园之后,我每天都来逛,热闹得很,还有不少外地人特意赶来,这在以前可不敢想。”老望亭人吴纪根感慨地说,“这几年望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最得实惠。”

作为苏州市“运河十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吴门望亭”这幅蓝图应如何勾画?望亭的思路是,用5年时间,构建“一核、两带、五轴、五区”的文化空间格局,做美“不入苏州城,尽揽姑苏景”的第一印象,打造“运河吴门第一镇”“运河吴门第一驿”“运河吴门第一集”,纵深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改造提升,构建“吴门中医、吴门文化、吴门美食、吴门文创”四大核心片区;针对运河沿岸,加快打造“两岸三段一景观”,建设5公里运河西岸健身步道;同时,全力推进大运河文体馆、运河服务区、运河农文旅融创中心、运河人家等项目建设。

描绘“北太湖”风景秀篇,望亭紧抓“生态”关键词谋篇落笔。未来5年,望亭将加快推进北太湖特色田园精品示范区建设,在已获得“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的基础上,全力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具体而言,在发展定位方面,望亭将依托区内水网支流资源,打造南河港等特色景观带,同步串联宠物公园、御田景园等特色点位,构建高端旅游观光区;在配套服务方面,优化南河港农家乐主题街区形态质量,高标准推进民宿区建设,与悦季望湖精品酒店错位互补;在产业培育方面,大力培育“太湖稻城”等本土农业品牌,进一步壮大北太湖特色产业。

回望过去,短短5年,望亭实现了经济体量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科技创新由弱到强的蝶变。未来5年,腾飞的画卷正次第展开,新老望亭人将以昂扬向上的激情、奋力担当的气概,创造更多惊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