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凯
通讯员 王佳佳 王刚
坐进动感VR飞行舱,通过触控式、沉浸式交互,青少年如临其境般体验飞行员驾驶飞机的起降、翻滚、旋转……这是2021南京创新周期间,南京经开区新型研发机构自研“黑科技”,在英特尔未来科技中心上演的精彩一幕。
这不是新研机构第一次展示自己的“硬核科技”,在去年初举行的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高效率激光冲击强化装备与工艺研究”作为全市唯一的新研机构研发技术入围 “十佳重大原创成果”。该研究院目前集聚了15家以上高企、瞪羚和培育独角兽企业,在其持股孵化的企业中,不乏在资本市场斩获数千万元的明星企业。
在2020年度市级新研机构绩效评估中,南京经开区有8家新研机构获奖。其中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等3家获得绩效评估一等奖,在2021南京创新周闭幕式上获市领导颁奖,一等奖数量全市第一。今年,南京尚吉增材制造研究院等4家进入“2021年市级高水平培育新研机构”名单。
新研机构建设已经成为南京经开区加快推进创新名城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南京经开区共落户新研机构40家,通过市级备案33家,整体发展情况稳居全市前列。去年,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实现营收20亿元,居全市第一,经济贡献度属全市最强。
这些成绩背后,是南京经开区针对新研机构建立的精细化服务体系。一份“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评估机制”,就是一份新研机构“建设指南”。这份“指南”围绕平台建设投入、平台研发产出、产业发展能力、人才集聚水平4个主要维度,设置了研发投入值、技术服务收入值、攻克卡脖子技术专项等30余个权重不同的细分指标项,凭借这份“指南”,园区得以对新研机构开展动态监测和精细服务。各类新研机构发展不同阶段都有适配政策、“店小二”式服务。
新研机构建设树立“标杆”,提升了整个南京经开区的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据统计,南京经开区40家新研机构建有各类研发平台55个,获批市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个(省级2家,市级3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超200项。去年,40家新研机构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新申请发明专利数131件,同比增长45%,PCT新申请58件,同比增长29%,新研机构本体“四技服务”年收入超过亿元。南京经开区新研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近600家,其中牧镭激光、中科煜宸、鼎科纳米研究院等3家被评为独角兽企业,吉诺思美被评为瞪羚企业。45家研究院衍生企业、8家研究院本体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位居全市前列、本体“高企”率位居全市前列。新研机构共获创建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2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