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块红色鲜明的土地!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风云激荡、“皖南事变”血染茂林、渡江战役波澜壮阔、小岗村“大包干”平地惊雷……一幕幕气壮山河的英雄长歌,在江淮大地久久传颂、荡气回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安徽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潮涌江淮,奋楫当先。安徽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依托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推动实现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转变,在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新局面上闯出新路。
尽锐出战,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走进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徽派特色小楼代替了土坯房。村民们个个精气神儿十足,种茶叶、搞农家乐、开办民宿……难以想象的是,在2014年大湾村还是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0.6%的贫困山村。
72岁的陈泽申,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精准扶贫实施以来,陈泽申通过养羊、从事保洁公益性劳务等顺利实现了脱贫。村里引进茶叶龙头企业后,他又在茶厂找到了工作,负责领着游客体验采茶炒茶,月收入近3000元。“我特别想对总书记说,现在脱贫了,日子越来越好,请总书记放心!”陈泽申笑呵呵地说。
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沿淮行蓄洪区、皖北贫困地区……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脱贫攻坚任务重、困难多,涉及16个地级市、70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0个、省级贫困县11个,2014年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88万户484万人,贫困发生率9.1%。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3.9亿元,整合涉农资金410.9亿元,对贫困地区实施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上的政策倾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特别是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大幅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有效减少因病导致的支出型贫困发生。
接轨目标,确保脱贫村产业基础实现大幅提升;接续政策,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接力队伍,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安徽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成色更足更优。
落子创新,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距离合肥“科学岛”不远的三十岗乡,投资150亿元、规划建设近20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正加紧施工,未来这里将集中布局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7个大科学装置。
近年来,安徽瞄准主攻战略方向,持续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在新赛道上跑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创新发展加速度。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九章”量子原型机、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等平台,安徽在量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
为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安徽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聚起长鑫存储、江淮蔚来、京东方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并构筑起以“芯屏汽合”为代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安徽创新馆为主体,安徽省加快建设“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开馆以来,已线上线下引进各类机构23家,举办120多场成果对接活动,发布重要科技成果500多项,直接促成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近50亿元。”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介绍。
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创新者胜。去年,安徽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1131.24亿元、742.44亿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跃度日益增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生态优先,守护皖江碧水东流
马鞍山市薛家洼位于长江干流马鞍山段,一度是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区,“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曾是当地的真实写照。近两年,马鞍山市拆除了153家非法码头、22家船舶修造企业,整治了684家“散乱污”企业,清理了62处固废堆放点,如今,薛家洼已经变身为城市生态客厅,“空闲了我们就去薛家洼逛逛,变化太大了,希望永远这样美下去。”马鞍山市退捕上岸渔民三姑娘高兴地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安徽将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首要工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严守污染物入江防线,力争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
安徽严格落实长江10年禁渔,打响“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持续开展扬子鳄、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保护长江生态原真性完整性。安庆市对全市长江干流121个泊位分类施治,截至目前,已拆除退出68个,整治提升泊位53个,退出岸线37公里。目前,安徽全省禁捕区域内1.2万余艘渔船、3万多名渔民已全面退捕,长江安徽段已多次出现野生江豚群。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在全国多个流域得到推广,探索出一条上下游流域生态补偿的新路。
今年3月,安徽省全面启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暨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将以“四廊带四区”推动长江流域、沿淮和皖北地区、江淮分水岭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