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北部的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里,一大批金融科技企业即将在此集结。最快7月,这里将揭牌一个崭新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来到中心安营扎寨的,既有交通银行这样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研究院,也有冰鉴科技这样的金融科技新锐,更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实验室这样国内顶尖的科研单位。产学研齐聚,一个金融科技的生态圈,正在这里快速形成。
金融科技的化学反应
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的物理载体。
这一联盟的来头不小,它由上海国际集团联合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沪上相关主体发起成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市金融局等8家管理部门联合出任指导单位,上海各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59家单位均参与其中,实现了上海金融科技领域要素的全覆盖。
作为上海金融科技领域的第一个市级产业联盟,它的出现,是对上海市政府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直接响应,旨在搭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合作与产业促进平台,推动“产、学、研、投、用”融合进一步加深,协作共赢,打造金融科技发展的“上海力量”。
“恰逢其时,十分必要。”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曾如此形容联盟的成立。 依托园区这一物理载体,联盟开始构建金融科技集聚区和对外展示窗口,不断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和功能性组织在园区内集结,打造行业应用示范区和创新实践区。
联盟还主动对接和服务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机制,即上海版“监管沙盒”,一面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测试环境,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试点项目测试运行,另一面为“监管沙盒”做好课题储备,为课题申报、现场监管、个别指导等提供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
此外,联盟已在沪举办了两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并计划之后每年举办,打响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品牌。“我们想为金融科技企业搭一个大舞台,监管、机构和高校,能在这个生态圈中产生化学反应,一起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俞北华表示。
劲往一处使的背后
金融科技联盟的成立,是上海金融机构“劲往一处使”的优势体现。这一金融力量集聚的背后,是上海金融控股的先行先试。
2018年3月,经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批准,上海国际集团成为全国首批五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试点之一。目前,国际集团持有60%市属金融机构地方国有权益,是浦发银行、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农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太平洋保险的主要股东,也是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CIPS运营机构的唯一市级出资主体。
“金融控股”和“投资与资产经营管理”已明确为国际集团的两项核心主业,在这一国资金融控股平台的强力推动下,上海市属金融机构持续获得资金支持,不断做强做大。近年来,国际集团累计出资逾350亿元支持上海金融机构发展。
不仅是资金支持,类似金融科技联盟这样的“抱团”之举,也让上海金融机构可以在同一个战略方向上协同发展创新。“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国资两委的要求,我们正以金融控股为引领,践行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管理‘双轮驱动’战略,为金融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全力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地方金融企业。”俞北华说。
国资引领产业发展
金融科技联盟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也是国有资本对于产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直接体现。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刘信义透露,目前,在第二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上完成投资合作签约的上海金融科技产业基金,即将完成首轮募资。国际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投资平台国鑫创投也正探索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运作试点,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金融科技产业。
作为上海国资系统内最大的产业基金集群,国际集团旗下现有金浦、国和、赛领、科创、国方五大产业基金管理人品牌,在产业内打响了“国字号”基金的名号。以科创产业为例,国际集团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科创中心”命名的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截至2021年4月,已投资签约子基金超过40只,带动子基金投资超过700亿元,穿透已投项目超过700个。上海科创基金投资的中芯国际、心脉医疗、澜起科技等14家企业已在科创板上市。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国际集团牵头发起设立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推动长三角地区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4月,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已投资27只基金、直投项目22个,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额超过470亿元,实现高达10倍的资本放大效果。
国资金融之力覆盖面还在扩大。国际集团累计认缴80多亿元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上海集成电路、国企改革、自贸区等一批国家级或市级战略性主题基金,引领和促进了一批重点行业与关键领域的创新升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