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了一个重要的关切因素:安全
没有安全就没有市场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也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的调整,是规则博弈的纵深化。现在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含义是深刻的,不仅仅是指出一个经验事实或趋势性事实,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于对世界形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所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方向指引,以此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征程。
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点分别是效率和公平。经济学的第一个重要关切点是效率。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可以实现高效率。只要允许自由竞争,发挥市场的价格机制作用,就可以(至少在理论上)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因而效率很自然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个核心关切点。经济学的第二个重要关切点是公平。但市场经济有其局限性,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公平问题。公平分为事前的公平和事后的公平。事前的公平主要是指市场秩序(产业组织)是否能保证公平竞争;事后的公平主要是指市场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不是公平,也就是收入或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
当然,经济学和经济发展还有一些其他的关切因素,比如不确定性因素、风险性因素等,但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也大多归结到效率。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还要考虑国际经济循环的两个主要关注点,即各国间的市场是否存在贸易壁垒,是否存在关税。因而,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少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这样,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如果达到零关税、零壁垒,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
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一个重要的关切因素:安全。也就是说,当强调新发展格局时,实际上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的变化。
在传统的经济学体系中也有安全因素,主要是指财产安全和人权保障,假定每个人都是人身独立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受威胁,私人财产得到保护,不受侵犯。这是市场经济底层逻辑的假定,是一个制度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市场经济。但这不是传统主流经济学本身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对安全的关切甚至超过了效率和公平。在许多情况下,宁可牺牲效率和公平,也要保证安全。于是,安全成为经济思维和战略取向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关切因素,但是安全很难定义。
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安全是经济主体的安全,特别是财产安全。而企业层面的安全是供求关系的安全。从需求来看,生产出的东西能不能卖得出去,如果有了障碍卖不出去,就是需求环节的安全风险。从供给来看,如果发生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例如所需要的“卡脖子”技术无法获得,就是供给环节的安全风险。供求关系的安全性是经济安全。
除了经济安全,还有其他多种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秩序安全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国际化,表现为诸如疫情国际化、恐怖组织和活动国际化,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副产品”。再进一步是更复杂、更难定义的国家安全。而且各个国家对于国家安全的定义非常不同,各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规则和政府治理体系可能很不相同,或各具特色。
正是由于对安全关切的提升,使得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的调整。换句话说,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