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苏:共建共享,社会和谐有活力

2021年07月01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林元沁

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探索形成“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率先推广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出台首部网格化省级政府规章、首部市域社会治理促进条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擦亮一批“金字招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江苏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治理之基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去年,江苏省、市、县、乡四级全面成立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要针对社会领域的新风险新变数新矛盾,完善以党的领导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美好愿景,正在不断变成社会治理新“风景”。

“从城郊‘荒菜地’到都市‘后花园’,是社区党委的一步步努力让我们过上‘向往的生活’。”家住扬州市邗江区石桥社区的居民老吴提起如今的生活,竖起大拇指。

石桥社区建在小区内的10个网格已全部成立党支部,从回应诉求协调矛盾,到“居民议事厅”内定期召开各方联席会议,完善的网格党支部将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聚在一起,成为社区治理最坚实的力量。

南京江宁等地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张家港探索实施“红堡”工程……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楼宇,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更好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使党的领导覆盖社会治理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

“有制”才能“有治”,“善制”才能“善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苏的实施意见》,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纳入全省党的建设考核、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年初正式出台,为全省网格化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法治是社会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领域地方立法,先后制定颁布《江苏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南京《社会治理促进条例》等法规条例。

目前,全省所有村(社区)均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在全社会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

为平安幸福“加码”

“过去谈到社会治理,很多人总认为那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现在大伙儿可不这么想啦,画好共治‘同心圆’,每个人都想出一份力!”随着网格触角持续深入,兼职网格员刘丽愈发感到和居民之间的黏性不断增强。

自2017年起,江苏把网格化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抓手,率先构建覆盖省域的网格化治理体系。

“全省规范设立全要素网格12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近30万名,90%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就能得到处置和化解。”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0年早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江苏依靠大数据精准导航,通过网格化立体防控,广大党员干部迈开脚板深入一线,织密扎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道防线”,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赢得先机。

大战大考中淬炼出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不仅在构建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为老百姓的平安幸福不断“加码”。

夏日午后,常州经开区遥观镇勤新村村民老刘来到村委初心茶社,他和邻里因自留地附属物的所有权问题,在半个多小时的喝茶拉家常中得以化解。

“去年开始,我们将党支部下沉一级建到村(社区)网格,实现295个网格党支部全覆盖,这在全省开发区中当数首家。”常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表示,像初心茶社这样的网格党支部阵地,累计流转事项超5万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580起,解决民生实事3000余件。

“网格+党建”“网格+警格”“网格+环保”……不断创新形式和内涵的“网格+”,让社会治理长出丰满的“翅膀”。

5月22日,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巡防员施海红和施钦泉巡查至一企业码头附近时,发现一艘船上有人正在使用抛撒掩罩进行非法捕捞。两名巡防员立即快步上前制止,并通过“全要素网格通”把事件上报至区镇指挥中心,相关部门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依法处置。

实体化运作长江专属网格,每个区镇组建一支4至5人的长江巡查专职队伍,每200米岸堤设置一个巡更点,借力网格巡查助力长江大保护,今年以来,当地网格巡查员共发现查处32起非法捕捞事件,有力守护长江母亲河。

“盐城好大姑”“留学生志愿者联盟”“红袖标义务巡防队”……在盐城,当地警方强化“网格+警格”联动,社区民警全部进网格任职,建立以社区民警为主导、专职社区辅警和专职网格员为主体的“1+2+1+N”网格治理联勤联动“一支队伍”,多元化手段解民忧纾民困。

探索市域治理,

打造城市“最强大脑”

“指挥中心,收到请回答。”6月20日,南通市指挥中心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开展安全隐患“回头看”综合演练。

演练中,基层网格员对先前上报过的电线断落、电动车楼道充电、消防设备缺乏等安全隐患问题逐一核查整改情况,现场画面实时回传,指挥中心及时研判,并提出下一步的解决方案。

“市域社会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资源整合、强强联手的‘一台戏’,必将高效赋能市域治理。”南通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钱建华说。

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去年6月,南通高效建成全国首家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一年来,指挥中心打破数据孤岛,汇聚南通64个部门、10个县(市、区)数十亿量级的数据,把全南通的情况都在一个大屏幕上实时呈现,一屏统览,构建城市治理“最强大脑”。

“金港镇网格内,发现疑似向老年人销售虚假‘养生床垫’骗局,请有关部门派人现场检查。”今年1月10日上午,一条网格员预警信息出现在张家港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中心坐席人员将工单派发至金港镇指挥中心等部门后,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立即会同当地公安、网格化联动分中心,查处了这家养生馆。

目前,张家港集成指挥系统累计整合各类有效信息数据5.6亿条,使指挥平台服务实战的效能得以充分释放,形成了统一调度、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模式。

“江苏13个设区市分两期全部被纳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我们坚持省市上下联动、两期试点协同,精心统筹谋划,全力组织推进,积极创新实践,打造扬州‘三级中心’联动体系、苏州‘八心’工程、常州‘五城五化’模式等一批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的特色工作,初步形成市域社会治理‘一市一品’的生动局面。”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田洪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