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鹿琳 周敏 董翔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的一砖一瓦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一街一巷都跳动着创新的脉搏,一枝一叶都散发着博爱的情怀。每一个普通南京人的感同身受和时光流转,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南京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处处见证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过的伟大历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身处这个伟大时代,这座城市的人民,有幸见证历史,更在创造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凝心聚力、拼搏奋进,“强富美高”新蓝图展现出愈加清晰的现实模样,“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城市愿景正照进现实。
乡村振兴
穷山坳蝶变“金疙瘩”
6月24日傍晚,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黎家营甚是热闹。村民许贵玉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她家的新型民宿“村野山歌”自“五一”期间升级扩容之后,10间客房几乎天天住满,“都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穷山坳变成了‘金疙瘩’。”
这个地处老山北麓的小村寨,以前是什么样?“过去我们都管它叫卖桃路。”70岁的老支书黄连德指着山下蜿蜒的岔琥路,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山桃,曾经是大埝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当时,村民们就是沿着这条唯一的出村土路,把山里的桃子挑进城,“没水没电没路,大埝是远近闻名的‘三不通’。”
2014年,南京青奥会山地自行车赛场选址老山,其中一段赛道就在卖桃路。2013年,浦口区投入上亿元,改造这条当时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的山路。也正是那一年,这个穷山坳迎来新生。道路硬化,环境整治,增植绿化……一年时间,5.7公里的卖桃路焕然一新。
一场青奥会,让大埝吸引了世界目光。但“后青奥时代”的大埝路在何方?彼时,“珍珠村”的创建热潮正席卷浦口,村里请来了专业设计团队,抓住青奥文化传承,融入水墨元素和运动休闲元素,提出创建乡村旅游度假区。这样的想法得到浦口区委、区政府的支持,2015年,浦口区城建集团进驻,按照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的理念,倾力打造“水墨大埝”。
没有劈山填湖,不搞大拆大建,水墨大埝展示的是小桥流水、石径竹篱的田园情趣,留下的是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乡土气息。2016年4月开园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更让大埝人骄傲的是,过去的山坳村落,连续获得中国最美村镇、五星级乡村旅游度假区、省生态文明示范社区等荣誉。
大埝的美丽产业,越做越大,越来越火。今年,南京创新民宿发展模式,推动劳模、职工疗休养活动向美丽乡村导流,水墨大埝旁的黎家营成为首批试点。在村民自持自建的前提下,浦口区城建集团免费提供改造设计方案,统一装修标准,按装修费用上限30%的比例给予村民示范性补贴。政策一宣传,黎家营6户居民积极响应。社区书记杨震说,“房子还是村民的,这等于是政府给他们抱了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
送客源、送设计、送标准、送补贴,好政策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去年大学刚毕业的朱叶童,学的专业就是酒店管理。如今,她家的三间老宅也改造成民宿,当上“老板”的小姑娘一脸兴奋,“现在我是名副其实的‘新农民’,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创业,可得干出个模样来!”
人居环境
最老小区有了最新颜值
“我们小区哪能看出来是上个世纪的老小区?”6月22日,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国泰民安社区安国村小区,今年70多岁的老居民潘维民指着自家楼栋告诉记者,小区日前完成了综合整治,晾衣架、空调架、防盗窗都是新装的,楼道内墙、房屋外立面全部重新粉刷,还新增了不少停车位,“建成30多年的老小区,旧貌换了新颜!”
安国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彼时,为解决下放回宁人员及部分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南京斥巨资在水西门外建造南湖住宅区,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住宅小区,被人们称为“新兴小城市”,一度是全省的标杆小区。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明星小区”基础设施逐渐老旧,违章搭建、环境脏乱等问题层出不穷,居民意见特别大。尤其是伴随河西地区开发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藏在高楼大厦间的老小区,显得愈发“落寞”。
抹平发展鸿沟,让城市更加宜居,2019年初,建邺区启动国泰民安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建邺区针对小区的实际问题,反复勘察现场,征求群众意见,对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地下管线等4大类20小项内容进行了改造。“一个重要改变是,小区的‘生命通道’打通了。”国泰民安社区党委书记李晶介绍,新苑路是安康村、安国村、安民村三个小区进出的主干道,以前是单行道,经常堵车,2018年小区发生一起火灾,消防车都进不来,险些酿成大事故。综合整治中,小区所有道路整修一新,如今新苑路拓宽为双向车道,方便车辆进出的同时,社区还创成了全市唯一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面子”换了,“里子”也要跟上。一直以来,安国村小区的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等都是街道托底,基础服务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匹配,物业矛盾是12345投诉的重灾区。小区综合整治完成后,同步引进公办欣城物业,社区还指导物业成立党小组,与物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索“交叉任职”。在物业党小组担任监督员的社区党员刘玉梅说,“信息互通有无,矛盾就地化解,社区和物业结成了服务群众的‘共同体’,可以说,安国村从内到外实现了蝶变。”
社区与生活的变化让潘维民感慨万千。“我们一家三口1991年从长虹路17平方米的平房搬进现在5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那会儿周边还有菜地水塘,门口的集庆门大街是土路,河西万达一带是江东乡的厂房,金鹰世界一带是一片农村。”潘维民回忆,如今周边学校、菜场、医院一应俱全,河西万达、金鹰世界等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最早的育塘村苏果超市变成了原来的两倍大。虽然自家住房在时代变迁中逐渐老旧,但综合整治让老小区重又焕发新生机。“垃圾有人清了,卫生盲点没有了;小区装了监控,安全又安心;物业公司还成立了为民服务志愿队,无偿提供便民服务。”
记者在整治一新的安国村走了一趟。小区内,出新过的外立面干净整洁,小区内道路宽敞开阔,部分居民楼下增设可供休息的桌椅,白线划有停车位的地方,车子停放得整整齐齐。出小区,1公里内有三家苏果超市,一个地铁站点,河西金鹰步行可达。
“让老旧小区居民无差别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李晶说,未来,社区不但宜居,还将更智慧。以综合整治为契机,物业公司正在为各小区安装智能系统,包括出入口人脸识别、异常报警装置和车棚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居民还可通过物业公众号平台直接联系“一公里生活圈”内家政服务、电脑维修等系列服务。
科技创新
“神兽”企业4年收入破10亿
“嗨,小微,我要听歌。”展厅里,工作人员用一句话唤醒眼前的智能音箱,柔美的歌曲缓缓播放出来。
不仅能像朋友一样与用户交流,还能让用户在浴室同步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技术的推进,让WIFI音箱融入智能语音技术,成为时尚的人工交互方式。除了大众接受度比较高的智能音箱外,智能灯具、智能花洒、智能镜子等产品陆续面市。
鲜为人知的是,眼前这些产品中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都来自于江宁开发区一家年轻企业——乐韵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方案商,也是国内较早获得亚马逊Alexa官方认证的技术方案商。截至目前,“Powered by Linkplay”的智能语音交互解决方案已被全球100多个主流品牌采用,成功应用在200多款产品上,产品形态横跨智能音箱、耳机、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儿童玩具等多个领域。
“乔布斯让我们的手指从键盘和鼠标切换到触摸屏,乐韵瑞提供的技术则彻底解放双手,未来,人们会习惯于从手到口、从文字回归声音的交互方式。”乐韵瑞创始人赵立峰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产值仅1000万元,2017年年底增长至10亿元,2018年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市首批瞪羚企业、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等行列。
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反映该地区的创新活力、发展速度。乐韵瑞的快速成长之路,正是所在城市放大创新先发优势、持续强化创新首位度的缩影。上世纪90年代初,江宁以改革先行的勇气,在一片6.8平方公里的荒郊野岭上,“自费”办成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纵观29年发展历程,园区因创新而生、谋创新而强、凭创新而进。江宁开发区的“创新图谱”令人振奋:截至“十三五”末,累计培育独角兽、瞪羚相关企业93家,年均增长246%;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93家、科技服务机构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89家;科技创新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
VIVA TECH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展会之一。2019年5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四届VIVA TECH展会首次设立中国馆,江宁开发区6家企业集中参展,展示南京创新创业环境和科技创新成果。乐韵瑞带着全球领先无线影音解决方案首度亮相VIVA TECH,一经亮相便“圈粉”无数。
生态环境
民间河长找回“儿时记忆”
最近三年,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山西路社区二级支部书记李俊美多了一个习惯: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早上7点,她早早走出家门,沿着金川河巡查一个小时,其间双眼不停地观察着水面和排水口有无异常,随后,她用手机拍下照片,发在社区的巡河微信群里。
位于南京老城北部的金川河,因流经地区人口稠密,水系复杂,曾被环保部门称为“长江进入江苏后,上游入江河道中最难治理的一条河”。近年来,鼓楼区推进河长制工作,发动“民间河长”“企业河长”“专家河长”共同参与治河。2018年初,69岁的李俊美受聘山西路社区的民间河长。“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退休之后有的是时间和精力,金川河是我们家门口的河,我有义务保护好她。”李俊美说。
为了方便收集巡河实时状况,山西路社区建起了微信群,里面的成员都是社区的“河长”,每天早上,群里就开始热闹,巡河的照片文字陆续弹出,一翻记录就知道,李俊美和她的“战友”们一天都没有间断过。
李俊美负责的河段属于金川河中支,从家走到这条河不到10分钟,但巡查一圈下来,却要1个小时。岸边有垃圾,她拿起工具及时清理。碰到有人向河道倒垃圾,她一路小跑赶过去拦阻,耐心劝导。2018年的一个晴天,她在巡河过程中发现雨水排口有水排出,便立即向社区街道汇报。街道立即派人赶到现场,很快找到了排水的根源。
在金川河旁生活了几十年,李俊美对这条河的变化深有感触。小时候,金川河的水很清,能看到小鱼游来游去,河底的沙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后来,河水慢慢变浑变臭,水面上时常漂浮着垃圾,一到夏天,靠着河边的居民家家窗户紧闭。
从2010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到2016年的流域黑臭河道整治,再到2018年的流域水环境提升工程,鼓楼区围绕金川河治理接连打响三次攻坚战,一次比一次规格高,一次比一次标准严,通过清淤疏浚、排口改造、生态修复、引流补水等一系列举措,2019年,金川河入江口宝塔桥断面水质实现全年达标。
“现在这条河好多啦,基本上闻不到异味。”李俊美说,“环境虽然变好了,但还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呵护,这个河长,我要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