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百年辉煌中汲取力量 让“镇江很有前途”加快跑进现实 ——访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

2021年07月01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晏培娟 钱飞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铭记昨天,才能成就明天。6月25日,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时说:“镇江历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革命英烈在这里洒下热血,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铁军精神’是新四军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亚夫精神’是镇江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在追忆历史中赓续精神血脉,更好地汲取力量、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奋力扛好肩上的使命和重担,在矢志奋斗、永葆本色中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殷嘱托跑进现实。”

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凝聚前行动力

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的号角、工农运动的枪声、抗日救亡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在镇江这方热土上激荡,汇入了中国革命恢宏的篇章。

镇江是江苏开展工人、农民运动和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1925年5月,镇江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丹阳支部建立,揭开了镇江革命斗争的序幕。

1930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在当时的江苏省省会镇江成立了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两年多时间里,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残忍杀害,长眠在北固山下。北固山革命烈士群体的壮丽人生和英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38年,新四军先遣、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茅山,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镇江境内,发生了韦岗战斗、辛丰战斗、句容城战斗、珥陵战斗、东湾战斗和在苏南以歼灭众多日军著称的贺甲战斗等著名战斗。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新四军孕育和铸造了“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英勇果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内外团结,众志成城;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的“铁军精神”,这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后,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来到丹阳,胜利指挥了上海解放战役和接管工作,取得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双丰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镇江有一大批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幸福与家庭,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奠定了今天幸福生活的基础。他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深厚精神,构筑、产生和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固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在百年奋斗史诗中镌刻下鲜明印记。伟大的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这种精神,始终是镇江人民不忘初心、加速奔跑的强大动力。

创新创业劳动致富,争得城市荣光

镇江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拥有全省最长的长江深水岸线,古有“南北要津”“九省通衢”之称,是国家级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镇江自古就是争雄之地,镇江人历来就有争雄之心,也创造了昔日的荣光。自泰伯奔吴以来,这里是东吴争雄的创业地、六朝时期的江南都会、漕运时代的“咽喉”重镇;唐代的润州曾管辖金陵,民国时镇江是江苏省会,抗战时期是重要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镇江专区也有很重的分量。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镇江一节中,系统分析了镇江的禀赋与历史,最后坚定指出,“此地必能恢复昔日之伟观,且更加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冲破了各种思想藩篱的镇江人民,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创新创业、劳动致富的热情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

乡镇工业时期,镇江制定了一系列“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孕育了以扬中为代表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四千四万”精神,乡镇工业不断崛起、壮大、提高,并成为我国26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中城市之一,也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开放型经济时期,镇江突出通江达海、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水上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化工、造纸、建材等大进大出的港口型工业,金东纸业、奇美化工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造纸和工程塑料制造基地。自1985年第一家合资企业落户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来镇投资,1800多家外资企业入驻,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产业转型升级时期,镇江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工程电气、五金工具、眼镜、太阳能光伏、航空铝材等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2万元,比1978年增长249倍,丹阳、句容、扬中均为全国百强县。镇江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连续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城市创新力列全国第19位。全市共有7家企业跻身百亿企业俱乐部,上市企业达到21家,获得“中国醋都·镇江”称号。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镇江考察工作,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对镇江全市上下给予了巨大鼓励鞭策。当前,镇江干部群众正在按照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甩开膀子”加速奔跑,努力推动“很有前途”早日跑进现实,争得更大城市荣光。

敢闯敢拼争雄竞先,奋力捧出“三座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谆谆嘱托,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党员干部在“跑起来”的动员令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激发敢闯敢拼、争雄竞先的精气神。

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到“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同志40年不忘初心,促成科技兴农,创造了“戴庄经验”。在“亚夫精神”的感召下,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乡创客奔忙在田间地头,成为镇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204个经济薄弱村、2万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面小康指数位列全国地级市第21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起点,不是终点。“十四五”时期,镇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致力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沪宁线重要创新创业、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按照“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总体布局,加速融入一体化发展谋求新跨越。

坚持把主要精力聚焦到发展上来,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三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质增速,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谋求新提升。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和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设备8条产业链,精准发力、聚力攻坚,到“十四五”末,力争形成两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500亿元、两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争取到2035年,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的速度、高于全省平均的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充满温度、独具魅力的美丽镇江,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争当示范,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谋求新作为。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市域治理“镇江样本”,高质量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系统实施高效能治理谋求新突破。

着眼于改革进入整体推进、全面落实阶段的新要求,聚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争雄、担当、创新、包容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向着“三高一争”激情奔跑,把“镇江很有前途”加速跑进现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