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萧山瓜沥:全域数字化 覆盖镇村户

2021年07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浙江日报

萧山区瓜沥镇正在迈向全域数字化。

截至目前,瓜沥75个村社实现“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全覆盖——不仅村庄都有了线上治理端,人人都有了掌上服务端,而且线下服务驿站也实现了全覆盖,全镇5.4万户村社居民完成实名注册。

这意味着,数字化改革催生了一个“数字孪生瓜沥”,成为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的镇域基本单元。

镇村户三级全覆盖的数字治理体系,并非一日之功。瓜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自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召开以来,瓜沥重点聚焦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管理导向、效果导向、现代化导向,加快推动“城市大脑·萧山平台”一体化赋能下的“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变革。全年实现1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优化升级七彩未来社区,建设东灵未来社区,打造梅林、航民和东恩等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以点带面让“盆景”变成“风景”,并最终绘就镇域层面的共同富裕“全景图”。

镇村户全覆盖

从场景落地到一体协同

全域数字化,萧山瓜沥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作为“城市大脑·萧山平台”先行试点镇,瓜沥涌现了一批跑向萧山全区的应用场景。如去年9月,瓜沥在萧山区统筹谋划下,针对辖区内近200家规上企业,率先试点研发上线“企业运行预警器”,这个应用基于电力大数据,让政府对企业异常运行的帮扶响应时长压缩了约90%。

“企业运行预警器”是萧山统一部署下的基层创新,折射的是在数字化改革中,瓜沥所遵循的一体协同和基层首创双向发力的改革规律。

“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同样如此,在省市区公共平台的支撑下,实现镇、村(社区)、户三级全覆盖。

“我们聚焦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集中进行攻关突破,并把数字化改革放到现代化全局的更大场景中去思考和谋划,希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瓜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通过集成落地场景,形成了一体协同的闭环。

在治理端,有了1个镇级和75个村级驾驶舱——

镇级和村级驾驶舱,均依托萧山一体化驾驶舱而建设,已整合区级公安、民政、卫健、城管等部门数据资源,极大方便了镇村事务管理。

如镇级驾驶舱,打造“1+5+X”的功能屏,即1个镇级指数屏,一屏归集33个业务领域和553项指标,可查看平安指数、发展指数、美丽指数等;5个区级统建实战屏,打造涵盖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平安建设、智慧消防、“码上工程”等功能模块;X个本镇特色实战屏,围绕本镇居民实际需求,包括垃圾分类、数字健康、智慧电力、志愿帮扶等。

在服务端,有了一个云端服务平台“沥家园”——

“沥家园”以新老瓜沥人需求为导向自主开发,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无需另外安装APP。

如村社居民实名注册后,可实现“家头条一键通”“邻里帮一键抢”“文e家一键达”,获取最新资讯、了解地方政务、交流互动、参与公共活动、发布反馈诉求。在浏览新闻、完成公益任务后可获得相应的社会积分,拉近邻里距离,实现全民参与,打通了群众与邻里、政府沟通信息、反馈诉求的线上桥梁。

在线下端,有了75个“沥MALL”村社驿站——

在驿站里,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兑换商品,实现“村社发布-居民抢单-自动积分-自主兑换”或“文明行动-自动积分-自主兑换”两种管理闭环。同时“沥MALL”还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线下服务,主要包括积分商店、党建服务、休闲驿站、便民中心、志愿之家、阅览空间六大功能。它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搭起了社会基层治理的线下纽带,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文明行动的积极性,也将共同富裕变成了一种可感知、可参与、可贡献的现实体验。

大场景、小切口

从点位突破到整体智治

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镇第35名的瓜沥镇,正把数字化改革视作“牵引”工程,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变革。

瓜沥不局限于细枝末节的小单元,打破条块分割、条线孤立的碎片化现实,按照“大场景、小切口、强牵引”的思路推进数字化改革,瓜沥推动点位突破迈向整体智治。

日前,瓜沥首创的村社组织运行“治智云”应用场景,正式纳入“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并在瓜沥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

这样一个小切口,推动了村社组织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据介绍,“智治云”由“一舱五系统”组成,即1个数字驾驶舱和制度管理、档案管理、季度考评、年度考核、干部画像等5个子系统,探索实现村社组织运行云管理、云服务、云监督的智慧新路径。

数字化推动各项制度落地、落细、落实。瓜沥在“智治云”上探索建立了13大制度模块,提升村社组织力。如全力落实民情反馈制度,在“浙江瓜沥”公众号上开通“指尖民意”的反馈窗口,将群众意见的反馈信息“一键传声”到“智治云”,形成“意见收集-分析研判-督办反馈-群众评价”工作闭环,现已收集意见1686条、办理1519条,完成率达90%以上。

目前,该应用已成为村社干部离不开的服务端。东灵社区党总支书记徐向阳登陆自己的账号,就能看到“待指派、待接收、处理中、完结”等子板块。在这个端口,她不仅能一键指派任务,还能线上看到所有任务的进度。从4月底启用以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已产生8.8万条信息数据,实现了让数据跑起来、让“负担”减下去。

变结果考核为“过程+结果”考核,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强化目标管理与过程性管理,瓜沥镇在“智治云”上线季度考评和年度考核,改变村社唯年底考核“一票制”考评方式,优化升级为“季度考评+年度考核+综合评价”模式,增强了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精准性。瓜沥镇纪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后,还将把云监督作为“智治云”的一个模块上线,有效实现考核情况的“可检测、可预警、可分析”,激发村社干部的干事活力。

目前,“智治云”已在瓜沥镇75个村社实现全覆盖,并纳入了571名干部的37项基本信息和222名离任村社主职干部的履历信息,即将在萧山全区推广,形成村社干部“选、育、管、考”的工作闭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围绕人的数字化

从干事破题到制度重塑

最近,58岁的虞爱娟,从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站领到了一台智能血压机。每周,她会自己测量3次血压,所产生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七彩社区全民健康数字管理平台,为家庭医生提供参考。

这是瓜沥镇根据“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模式在健康场景中的一个应用,可实现就医行为分析平台、居民健康画像平台等功能,为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在瓜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看来,瓜沥所探索的数字化改革,不仅仅是局限于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的数字化,更是围绕人的数字化,为老百姓提供均衡的数字公共服务,这也是共同富裕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围绕人的数字化,需要制度重塑去推动。

最近,家住瓜沥镇东恩村4组的高雪华老人,特地换掉了自己的“老年机”,买了一台智能手机。她之所以换手机,就是因为“沥家园”在新的政策和制度推动下,让数字生活成为瓜沥一种新时尚,让村社居民群众在“云端”相遇相识,实现了从“生人社会”到“数字熟人社会”的转变。

制度重塑又是数字化改革的落脚点之一。

三个月前,瓜沥镇友谊村党委委员李晴走马上任数字工作室管理员。这个最新运行的数字工作室,集成在线交治站、警务站、消防站3个应用场景,正在赋能基层治理、倒逼制度重塑。

“我们的在线消防站就对流程进行了重塑。”李晴介绍,他们在消防车通道和消防登高面进行视频在线监管,当感知到车辆违停超过10秒时,就会现场语音广播进行劝离,如果违停超过2分钟,则短信通知物业人员进行现场劝离,如果违停超过30分钟,则变成预警事件推送至四平台,同时告知消防大队现场执法。

事实上,数字工作室对制度重塑的倒逼和提升作用不止于此。有了它,包括友谊村在内,瓜沥75个村社就掌握本辖区社会治安态势和民生服务需求,实现事件闭环、工作闭环、责任闭环,通过制度重塑为基层减负增效。

如今,“沥家园”已逐渐融入居民群众的生活,形成了政府服务更有效、群众参与更积极、家园乡风更文明、工作制度更科学、比学赶超更浓厚的局面,实现了政府基层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互促互进。

接下去,瓜沥将把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社会和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拥抱从城市到乡村的全域数字化未来,高质量满足群众多元化生活需求,在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昂首前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