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经各地推荐、第三方评估论证,在激烈的区域角逐中,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凭借综合优势脱颖而出,获批“十四五”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两业融合”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成为架起“两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桥梁。
资料显示,包河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5%,这两年,正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十四五”时期,锁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规模“双千亿”,包河将深入实施“2311”工程。其中,围绕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500亿产业集群目标,力争3年上市5家企业、5年上市10家企业。这无疑为实现深层次的“两业融合”提供了绝佳机遇。
智能网联汽车,本质上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技术深入融合所形成的智能制造模式下的产物。
发布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全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首个政策法规,牵头成立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推动组建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第三方管理机构,率先建成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示范线……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包河区剑指“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创新之花缔结累累硕果。据透露,目前该区还规划建设5G车路协同示范线等项目8个,总投资约50亿元。
作为包河经济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包河经开区先后摘得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国字号”、省级荣誉40多个,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的“1+3+1”产业体系。
以“产业数字化”提升“存量”,园区积极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余个,完成“企业上云”数百家;以“数字产业化”做优“增量”,园区突出“龙头带动”,智能网联“头部平台”——中关村创新智汇园入驻企业66家,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覆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合肥市重点产业链入库企业18家,独角兽企业1家。
新时期,坐拥新能源汽车省级战新基地的包河经开区,以“千亿”级创新型智慧园区为目标定位,以“智能制造+增值服务”作发展切口,一手抓智能网联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一手抓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服务业壮大,全面对标对表长三角先发地区,全力构建从研发源头到检测服务终端的“闭环”产业链。
路线图上,以创新为主线,以产业化、集群化、品牌化为目标,园区“五链并举”——补齐高端研发链,推动研发设计与汽车制造深度融合;发展装备配套链,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优化产品服务链,完善汽车制造业和服务全链条体系;做强生产智造链,深化制造服务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共享物流链,促进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高效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包河制造+包河服务”的组合效应。
根据部署,“十四五”期间,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关键核心,包河区“两业融合”集聚区建设将分“补链强链”“辐射带动”两大阶段梯次进行。
预计到2022年底,在汽车产业方面,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10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个;引入高端科研机构和院所2个,孵化集聚企业20家。在检验检测产业方面,建立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10个。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方面,引进培育估值亿元以上的相关企业10家以上,估值10亿元以上企业3家以上。(王嫣然 浦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