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车佳楠 实习生 魏雅雯
昨天上午,徐汇区区长钟晓咏在徐汇区城运中心做客2021年“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节目中,本报记者带去“徐汇区滨江小区没有配备建筑垃圾堆放点,建筑垃圾混合生活垃圾随意堆积”的问题。应当如何正确处置建筑垃圾?有没有针对老旧小区的投放箱试点方案?对此,钟晓咏现场连线徐汇区房管局、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和龙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并作出回应。
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孔垂勤介绍,该小区是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大型居住小区,建筑密度比较大、通道较窄,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的场地条件较差。徐汇区绿化市容局环卫科科长富栋宇补充,眼下居民产生的装修垃圾先通过物业短驳到天钥桥南路上与对面长风小区合用的建筑垃圾库房内,再由物业公司根据垃圾量预约环卫进行清运,环卫接到物业电话后通常在两天内上门清运。他表示,现在是装修高峰期,小区也在进行综合治理,产生的装修垃圾量较多,清运难度相应增加。
随后,龙华街道办事处主任陈超表示,该小区设置专门的建筑垃圾投放点较为困难。目前小区的建筑垃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居民装修垃圾,二是去年年底以来小区综合治理产生的建筑垃圾。现已要求施工单位形成工作机制,加快清理频次,垃圾产生后立即用绿网覆盖。富栋宇承诺,一方面区绿化市容局将加强同物业有效衔接,要求物业在库房达到2/3时通知环卫进行清运,在高峰期给居民预留足够多的装载空间。另一方面,试点装修垃圾智能投放箱。他表示,后续会和房管局一同到现场查看滨江小区,探索设置智能箱体的可能性。
听罢,钟晓咏指出建筑垃圾的治理工作存在整改空间,他要求区绿化市容局、房管局、街道到现场查看。他认为,若有条件设置建筑垃圾集中固定投放点最好;若无法设置大型集中投放点,需合理规划智能投放箱的布点。他要求加快装修垃圾的清运,同时研究长效机制,根据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本市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和收运管理工作的通知》,扩大试点覆盖面,为群众提供更好更舒适的环境,“减少建筑垃圾对群众的干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