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2点,在贵阳经开区乐街小区中央广场,孩童三五成群正在玩滑梯,几名老人围坐在圆桌旁下棋。放眼望去,中央广场上全新的路灯、桌椅等设施已安装完毕,自上个月开放以来,广场已成为小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乐街小区居民王忠荣说:“健身器材有了,休息的桌椅也有了,这变化很大。”其实,变化的不只是广场,与改造前相比,乐街小区的软硬件设施都有了巨大变化,“颜值”和“气质”都得到显著提升。
小区换上了“新装”,王忠荣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现在环境变好了,大家的素质也要跟上,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家园,如果以后遇到乱扔垃圾、放狗乱跑的人,我肯定会去制止。”
老旧小区改造,是经开区“三改”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经开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将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的要求嵌入到乐街小区改造工作中。
乐街小区位于经开区黄河路街道长江社区,改造内容涉及道路、管网、广场、绿化、房屋立面改造、停车库建设等。在小区改造过程中,经开区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组织人员逐户上门收集民情民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将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小区安全等问题汇总,形成清单,指导小区改造。
“我们根据群众的意见制定改造方案并进行公示,必须得到85%以上的群众同意,我们才组织实施改造,使改造内容满足最广大群众的需求。”贵阳经开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宁说:“比如,我们原先计划用砖块铺设小区内的跑道,但不少群众提出,这会让娃娃和老年人雨天走路时存在安全隐患,后来我们便采用了橡胶铺设。”
小区改造完成后,为乐街小区的群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美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让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文明城市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建和改仅是第一步,只有抓常态、管长效,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此,经开区围绕“精细治理”目标,激活社区内生动力,激发群众主动性,积极聚集各方力量,在共管共治上探索新思路。“老旧小区改造,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让群众把整个小区当成共同的家园,就一定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根据他们的建议充分完善小区管理措施。”长江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晔说。
长江社区在乐街小区成立了党建联席会,邀请物业公司、社区人员等组成党建联席会成员,通过共建单位协商、沟通,共同商讨服务方向,探讨管理思路。目前,已有近20家单位加入党建联席会。
此外,经开区指导社区建立“和家好邻居”服务机制,招募乐街小区60名居民,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在小区进行2小时左右的巡查,劝阻不文明行为,参与维护小区良好环境。陈晔认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也能让群众充分参与小区管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群众逐渐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
前几天,经开区还通过举行坝坝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小区应该有环境督导员”“应该增加监控摄像头制止不文明行为”等建议,将被纳入乐街小区今后的长效管理机制中。
乐街小区仅是经开区要改造的30多个老旧小区之一,今年,经开区重点改造的试点小区有6个,目前已完成三个小区的改造工作。接下来,经开区将聚焦小区环境改造,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守好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招牌”。(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