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医改十大创举,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2021年08月13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网上海2021年07月13日

一年一度、备受业界人士和市民网友关注的“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于13日公布结果。这一连续四年的评选之所以能“上接天气”“下接民心”,不仅在于“上海方案”具有引领和创新性,更在于其系统性、多维度地围绕化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让百姓健康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有力度、有温度。

全国医改“试验田”结出哪些新硕果?

由上海市医改办、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指导,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协办的第四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活动社会反响热烈。经过专家严格遴选,共产生30条举措入围。近期,综合专家评选得分和公众投票结果,十大医改创新举措出炉。

从已公布的最终结果看到,数字化成为上海医改的一大关键词,助力上海构建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和监管体系。比如上海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申报的“医疗付费‘一件事’重塑业务流程,打造医疗领域城市精细化管理样板”,以及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统计信息处申报的“推进医保卡脱卡支付 优化群众就医体验”。

记者采访获悉,在传统医疗服务流程中,医疗付费业务流程包括导诊、挂号、候诊、检验检查、多次付费、取药等,在上海市三甲医院的门诊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中,排队时间占据相当比例。

通过改革举措,上海实现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脱卡就医”“信用就医”全覆盖,并在全国首创儿童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全市全年龄段医保患者全覆盖。截至20214月,全市医保电子凭证激活量为785万人,超过总参保人数的40%。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已实现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同时已覆盖上海38家互联网医院和800余家定点药店。

值得一看的是,“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集中反映了各级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的创新创意。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申报的“一部手机走医院,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申报的“创新脑卒中‘筛防治管康’一体化防治模式,全面保障卒中患者生命健康 ”。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表现同样亮眼。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的“以智能康复为核心,建立四级康复网络,打造居民‘家门口’康复服务平台”,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的“‘e+医’健康云天梯,赋能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的‘云’方案”,既切实解决了群众需求,更契合新时期公立医院医改方向。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自2017年开始,上海市率先开展省级十大医改创新举措评选,全市各办医主体、医疗卫生机构累计申报210余项,全方位展示了上海医改的突破性进展和积极成效,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居民就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海方案”为何频频能上榜、被点赞?

正如每一个系统性工程运作需要条修叶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是如此。2016年,上海市成为全国省级综合医改的试点地区之一;2017年,上海市被评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2018年、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海成绩优异,西医类及中医类医院的省份考核排名,上海市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全国第一;20201117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上海“十三五”综合医改试点医改典型经验,充分肯定上海构建“制度+科技”的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

不仅如此,2020年以来,上海医改经验在国家相关权威期刊上刊发多期专刊,比如上海利用信息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上海药品集中采购和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上海市建设健康大数据中心、建立公立医院综合管理评价体系、医疗报销“一件事”服务等都广受肯定。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处长冷熙亮表示,取得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创新、务实的“成绩单”背后是上海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和突破,寻找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医改举措,其中五个典型案例颇受关注,也为全国医改提供了解题思路:

——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能力。上海坚持“顶天、立地、强腰”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思路,不断健全以市级医学中心为支撑、区域性医疗中心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能力。

——制度+科技结合,提升卫生健康治理效能。上海以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信息化为抓手,赋能精细化管理,提升政府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比如实现全市500余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利用,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卫生健康行业监管体系和整合型服务体系;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方法,被国家医保局采纳并在全国71个地市推广试点。

——招采、价格、支付“三位一体”,打造药品供应保障新体系。2015年起,上海率先探索对三批42个临床常用药品试点带量采购,中标药品在保质保供前提下平均降价超60%。另外,上海制定出台实施集采药品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使用集采药品,截至2020年底,首轮采购周期453家医疗机构结余留用资金约3.2亿元。

——培养激励并重,建设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上海以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切入点,一手抓培养人,一手抓用好人、留住人,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目前已完成培训住院医师1.89万名(其中全科医师2260名,全部下沉社区)。

——加大统筹力度,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序发展。上海坚持“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发展持续”原则,以“两纵三横”多层次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保障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2021年推出普惠型、广覆盖的商业健康保险“沪惠保”,目前投保人数已突破500万人。

加快推进改革方案落地惠及更多百姓健康

近年来,上海作为全国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针对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出了许多对巩固医改成果、服务百姓健康具有推动力、创新性和显著社会效益的改革举措,促进了上海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来自复旦大学的综合医改试点总体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市综合医改的各项任务均得到实施和推进,重点改革任务成效显著,保障措施支持得力,总体完成率达到93.5%

另一组数据也实实在在印证了上海推动医改举措落地见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效果:2019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6岁(男性81.27岁、女性86.14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3.06‰;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51/10万。

专家表示,三大健康指标是国际通用的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老百姓对健康期望的提升,将激励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快改革的步伐,加深改革的力度,加大改革的宽度,挖掘更多紧贴百姓需求的创新举措,同时继续营造全社会关心医改、支持医改、参与医改的氛围。

据悉,下一步,上海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针对城市社会发展和百姓健康需求升级的堵点难点,破瓶颈、补短板,改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就医体验的创新举措,并努力把“试验田”里结出的果实与更多地方进行交流和分享,助力提升更多居民的健康获得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