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含山:一位老党员的百场宣讲

2021年08月17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杨永生的梦想实现了。

7月1日下午,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政府会议室里,76岁的杨永生端坐在台前,努力保持着音量不变,好让台下听众清楚听到他说的每一个字。

退休后的杨永生一直有个梦想——完成百场义务红色故事宣讲,环峰镇这场这是他举行的第106场。为了这个梦想,他用了12年的时间,写下40万字,组成20份讲稿。

这12年里,杨永生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足迹几乎遍布含山县每个角落,让红色故事得到广泛传播。

这位古稀老人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夕阳正红、什么是一名老党员火热的初心。

杨永生1945年生于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20岁入伍。1987年从部队转业至地方,2007年从含山县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2009年起,杨永生开始义务为中小学生讲授红色文化。2012年起,他受聘担任含山县关工委宣讲团团长。

作为土生土长的含山人,杨永生深知含山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果将这些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编印成册,就是非常好的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

杨永生说干就干。

将想法汇报给县里,并得到县里的肯定和支持后,他跑遍了全县。期间采写文稿258万字,形成稿件千余篇,整理出版了十卷本《含山文化丛书》。为了把红色精神扎根在人民群众心中,他又先后组织编辑出版了《含山抗日烽火》《含山红色踪迹》等书籍。据统计,退休14年来,杨永生担任主编或参与编辑的书籍就达45本。

“我努力的动力,来源于红色含山的这份厚重历史。”话语间,杨永生显得很是自豪。

“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

“无私”“无畏”“奉献”,这是杨永生的宣讲内容里,用来致敬先辈的词汇。22岁入党,如今已光荣在党54年的他,也同样以此要求自己。

利用之前出书、编稿搜集的资料,杨永生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和革命斗争历史,为广大师生讲述发生在含山县的一个又一个红色故事。

“这支劲旅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精神,在六年间,先后对敌作战538次,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在渡江战役支前中,含山4055人的支前民工团,三个月随军行动,无一人掉队离队……”这是节选自杨永生讲稿的内容。每每说到此处,杨永生总是情绪激动,忍不住提高音量,而台下的听众也深受感染。

“这些红色故事,我们老一辈不讲,青少年去哪知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作为老军人、老党员,关心下一代是我应尽的责任。”当被问及向中小学生讲授红色文化的初衷,杨永生如是说。

人民网安徽频道了解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含山县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积极发挥以杨永生为代表的老党员、老干部的优势,组织开展“老党员讲党史”教育实践活动。组建县委宣讲团、县直宣讲团、走基层宣讲团,在全县分级分层、分时、分众广泛开展“举旗帜  送理论”党史专题宣讲活动。

今年以来,含山县10个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待观众(游客)27.3万人次,同比增幅明显。同时,含山县还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搬”到网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阅读量已达30多万次,真正让含山县的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与此同时,含山县按照“民生实事项目化,为民服务常态化”的要求,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急难愁盼”的困难事、烦心事。

根据各镇、含山经济开发区、县直各部门上报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梳理汇总形成县级重点调度的民生福祉、服务企业、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六大类118个“百件实事惠民生”重点项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