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夏粮“三增”是如何实现的

2021年08月19日 10阅读 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8月9日

“今年夏粮又丰收了”!近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史村村民陈永峰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打开了自己的粮仓,只见里面金灿灿的麦子堆放得像小山一般。“今年我种了1800亩小麦,平均亩产450公斤。”陈永峰说。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安徽夏粮实现了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其中,夏粮总产达1699.9万吨,位居全国第三,比上年增加28万吨,增幅1.7%;播种面积2846.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0.7千公顷,增幅0.7%;平均亩产398.1公斤,比上年增加3.7公斤,增幅0.9%

优选良种推动增产提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被“卡脖子”。近年来,安徽非常重视粮食优良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并在今年夏粮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我家种植的主要小麦品种是烟农1212,该品种植株较矮,具有高产、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抗干热风等优点。”陈永峰说,由于粮食品质较好,加工企业找上门来签单收购,价格也要比市场价高1毛钱左右。

位于安徽蚌埠市怀远县的安徽农垦集团龙亢农场,近3万亩小麦今年也喜获丰收。“今年平均亩产550公斤,最高产地块亩产690公斤。”龙亢农场副场长杨俊生告诉记者,作为专业粮食生产单位,龙亢农场收获的小麦全部是种粮。8月初开始,这些种粮就会销售到苏鲁豫皖及周边县市,被用于今年130多万亩小麦冬播。

记者在龙亢农场还看到了种子选育的黑科技装备。杨俊生介绍,这一装备学名叫高通量作物表型自动检测机器人,能对整个生长季节具有广泛株高的密集农作物进行立体成像。这个机器人能帮助育种专家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远程查看育种苗情、病情,大幅提高育种效率。

记者了解到,目前,龙亢农场选育的7个农作物品种分别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为当地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优良种质资源。

安徽还有很多农业企业致力于良种研发。今年夏收,安徽一家本土种业公司选育的小麦品种“谷神麦19”,亩产高达860.6公斤,刷新安徽小麦单产纪录。除了高产外,近年来,安徽还选育出一批有特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这些有特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在今年夏粮生产上得到大面积应用,不仅增强了安徽小麦市场竞争力,也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高标准农田改造扩产能

粮食增产增收,除了种子,耕地质量也是关键因素。近年来,安徽加大高标准农田改造力度,一大批中低产田通过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目前已累计建成4950万亩。

高标准农田改造离不开科技的力量。“这里就是黄淮海平原常见的砂姜黑土。”杨俊生在龙亢农场的一块试验田边告诉记者,砂姜土透气性差,会影响小麦产量,而在小麦的主产区——黄淮麦区分布着4000多万亩的砂姜黑土。记者在龙亢农场开展砂姜黑土改良研究的试验田里看到,种下的玉米已长到近1米高了。

为了将中低产的砂姜黑土耕地改造成高产良田,龙亢农场和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4家单位携手开展深入研究。“我们通过秸秆还田、逐年增加砂姜黑土耕作层、深耕等举措降低土壤密度,减少透气阻力。”杨俊生说,经过一系列努力,农场不少低产田都已改造成了高产良田。

杨俊生告诉记者,去年底,他们的研究成果“土壤结构形成与稳定的机理及改良技术应用”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土壤学会科技奖一等奖。该成果将逐步惠及黄淮平原大量中低产田。

在当前已建成近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又出台了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今年安徽省每市至少选择1个项目,2022年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个项目,统筹整合相关资源,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实践。通过3年至5年努力,在安徽全省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数字化的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专业化服务解后顾之忧

除了种子和土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推广也有力保障了安徽夏粮增收。

“产业园里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都能在这里及时显示。”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智慧农业大数据处理中心的显示大屏上,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农业发展部部长侯祥辉指着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土壤干湿度信息告诉记者,通过先进的智慧农业平台提前预报病虫害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像陈永峰一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他们做好防治工作。

侯祥辉介绍,产业园先后与军工企业四创电子、大型互联网企业阿里和省内高校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综合运用物联网、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实施智慧农业平台、宿州数字农业和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等重点项目,实现了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站、北斗无人探测器等数据采集与分析。该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处理模型,进行墒情、土壤养分、农田小气候情况、作物长势情况和灾害预警分析,并形成统计报告、分析报告和对策,为夏粮生产提供精准服务。

龙亢农场是财政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单位。2014年,龙亢农场充分整合自身农垦资源,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向周边农村提供覆盖全过程、全产业链、全要素的保姆式社会化服务。龙亢农服公司董事长赵国强告诉记者,我们把这个模式总结为“三三一”模式,即“规避三个风险,搞好三项服务,建立一支队伍”。

赵国强解释说,规避三个风险,即用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叠加的办法规避自然风险,用适度规模种植的办法规避经营责任风险,用粮食银行、农产品期货的办法规避农业市场风险;搞好三项服务,即搞好技术、资金、烘干仓储三项农业生产关键性服务;建立一支队伍,即建立一支诚实守信、群众信任、懂技术、善管理、接地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为种粮主体实现经营目标。

目前,龙亢农服公司除了为农场自身3万亩耕地、流转和托管的5万亩耕地提供全程生产服务,还利用自身技术装备优势为周边60万亩耕地提供播种、植保、施肥、收割等“菜单式”服务。

赵国强告诉记者,龙亢农服全程耕作能比一般社会种粮主体每亩耕地年节约成本60元至70元,单季粮食亩均增产50公斤左右。垦区周边的广大种粮主体不仅享受到了农业科技的便利,还获得了粮食生产的红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