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个醒目的安全标识点赞!”“这回过马路更有安全感了!”“从此经常堵车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8月17日,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中医院进进出出的群众,看到大门口路面焕然一新,还设置了交通安全警示设施,纷纷点赞。从最细微处着手护航民生,是宣威市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宣威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办实事”,精准发力解民忧
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品质相系,更与民生福祉相连。宣威市不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老旧小区开始了“内外兼修”的美丽蜕变。宣威市今年第三批老旧小区改造涉及24个小区,改造面积35.26万平米,4368户居民,166栋楼。目前,已有16个小区完成改造,其余8个小区预计2021年8月底前全部完工。一系列改造工作既改了小区外露的“面子”,也做好了惠民的“里子”。
“种植是基础,烘烤是关键。”如何烤出片片“黄金”叶,优质电成为关键。作为宣威的支柱产业之一,眼下正值烤烟烘烤高峰期,宣威供电局将服务延伸至村间地头,开通“绿色通道”,满足烟农用电需求,助农增收。截至8月初,已投产变压器64台,完成投资788万元,10千伏线路新建及改造9.8公里,低压线路新建及改造38.2公里,切实为烟农解决用电问题。
聚焦文明城市创建难题,宣威市在大力集中整治清除城市“牛皮癣”的基础上,把墙体作为宣传窗口,群策群力打造“文化墙”,引领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建文明和谐家园。如今,通过创文内容在多条街道“上墙”以及景观小品制作等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展示创文内容,不断传递正能量,引领城市新风尚。
吹响“集结号”,汇聚力量广参与
宣威市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全面吹响“集结号”。
自3月10日宣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召开以来,宣威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重大任务,结合宣威实际,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解民忧暖民心”“创文创卫我参与”“学党史、践初心、作表率”专项行动,强力有序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市、乡、村形成三级协同联动,部门及时跟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在全市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
汇聚各方力量,凝聚办事合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宣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扎实开展民情走访调研活动,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一线,听民声、访民意,实地解决乡村振兴、环保督察、项目落地、老旧小区改造、创文创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群众关切问题。全市1万余名在职党员认领民生实事3.6万余件。
树立“风向标”,实干担当开新局
聚力谋发展,奋力开新局。今年以来,宣威市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夯实发展基础,强化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兜牢民生底线,力促社会和谐,从严管党治党,着力建设曲靖副中心城市、滇黔省际间重要节点城市、中国火腿美食文化名城,奋力开启宣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半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72亿元,同比增长2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48亿元,同比增长40.43%,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责任扛肩上,人民装心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宣威市各级党员干部围绕“感情在一线建立、工作在一线推动、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开展“敲门行动”,“零距离”感受群众心声,“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心连心”体会群众疾苦,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8万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以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今年以来,宣威市千余名党员干部变“上访”为“下访”,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问题全面摸排、广泛听取意见,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截至目前,已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39件,化解2937件,清理办结各类信访积案103件。
宣威通过办好一件件实事、一桩桩难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盈、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高瑞 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