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而动,合力而为。位于“浙江之心”的金东区,是浙江省建设的“六大新区”之一。这座金义都市区黄金主轴上的希望新城充满了魅力、活力和创新力,社会管理和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近年来,金东区以数字赋能、机制引领、凝聚合力三个维度,推进新型社会治理的探索脚步。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共富画卷正在金东徐徐展开。人民群众公众安全感提升至97%,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满意率提高至99%,均创历史新高。金东也由此连续15年荣获浙江省“平安县(市、区)”称号,并于今年3月底捧回了“一星平安金鼎”。
数治赋能
重构平安框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金东区推动网格上“云”、治理上“云”,金东政法系统创造了“金东红网”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等一批创新做法。
2016年以来,金东区按照“小事不出网格、一般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区域”的要求,依托全区543个基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配备1万名以农村党员为主体的红色网格员,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红色网格工作模式。
近年来,金东区委政法委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先后开发了“警网融合治理系统”、“你说我办”小程序、“金东红网”等数字治理模式,群众可24小时掌上办事,网格员也能掌上接受派单,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格化+数字化”的体系建设,群众办事更便利,红色网格员履职也更到位。
金东区还依靠数字化手段,科学利用警力,完善“一村一警”工作机制,打造数字化场景下的“村村有村警,有事找村警”格局,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
金东区详细排摸了全区354个村(社区)各类数据,按照实有人口、治安状况等维度,分为一类村至五类村,并据此重新分配了数量不等的警力。借助“警格+网格”,人力到位的同时,组织研发了村警工作数字平台,为每位村警配备了“村警通”手机和执法记录仪。村警每天的工作重点提升为标准化、流程化的“村警十条”,每名村警的位置、每天的工作信息都会实时传回数字平台,平台对村警的履职情况包括采集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提出建议意见,便于前后方统一思路并调整工作重点。数字化“武装”下的村警,出警的速度令人叹服。一旦有警情接入,指挥人员很快就能确定哪位警务人员离报警人最近,调配警力更快也更科学。
金东区委政法委依托“一个体系、四项机制”以及数字化平台,推动了“警网融合治理系统”。通过“金东红网”和村警工作数字平台数据共享,分析研判,灵活调配村干部、村警和网格员共同处理基层纠纷。
金东区还全面推行“民情民访代办制”,构建“群众点单、专人代办”的新型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通过最近上线的“最多找一人”平台,让群众办事、矛盾纠纷化解只跑一次,只找一人,真正实现诉求就地办、精准办、有效办。
机制引领
绘就平安底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如画卷的起笔,需要巧妙的构思,绘就底稿。
“地心世界”是金东区的大型游乐园项目,周边停车困难问题较为突出。2020年3月,田园智城公司选取其中175亩土地规划建设临时停车场。周边部分居民担心停车场投入使用后会产生噪音,影响正常休息,通过“8890”平台提出异议。
金东区收到居民异议后,启动第三方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经过评估论证,“地心世界”临时停车场项目的确会对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决定终止该项目,并及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风险评估结果,顺利化解了此项隐患。
近年来,金东区建立了“一个体系、四项机制”基层治理构架,即一个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成立政法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担任组长;四项基层治理机制:发现机制、处理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
金东区通过打通网格员、村警、“8890”平台、“你说我办”等数据后台,让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金东区依托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矛盾纠纷村、镇、区三级研判,实现快速分级处理。针对社会治理的紧急问题,金东区还通过压实责任,实现了1天未解决就在后台标注,3天未解决由属地乡镇“一把手”介入,5天未解决由区级协调小组组长直接负责处理。通过源头控制机制,化解各类涉稳风险隐患。
“‘一个体系、四项机制’是金东区在多年社会治理工作中,创新总结出的一套基层治理工作方法。当基层风险隐患出现时,我们能发现得了、处理得早、控制得好、兜得了底。”金东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说道。
仅今年二季度,金东区就化解矛盾纠纷2353件,化解率达到了99.8%。
凝聚合力
增添平安色彩
金义都市区成立以来,金东区经济高速发展,外来人口净增35万,社会基层治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经济类纠纷、行业性纠纷逐渐增多,金义自贸区建设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跨区、跨省乃至跨国的矛盾纠纷,基层治理力量欠缺、调解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金东区深知借智引力才能让“平安金东”这幅画卷变得更加美丽出彩。
今年初,4个外地货车司机接到货主委托,运载数百吨建筑垃圾来到金东区,结果发现货主故意“失联”。金东区物流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求助信息后,一支包含律师、行业协会专家、调解志愿者、网格员的调解小组立刻行动,通过多种方式联系上货主,告知其违法运倒建筑垃圾的法律后果,要求其赔偿货车司机来回运费。经过48小时的调解,货车司机顺利拿回了运费,并将建筑垃圾运回出发地另行处置。
除了物流行业,金东区还针对苗木、建筑、医疗、金融、物业服务等易产生纠纷的行业,建立了1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专业市场、企业园区、行业领域设立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承接各自行业性、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并对矛盾纠纷分级受理、分类调处、分层递进,过滤后留下的重特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则由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一体兜底化解。
通过建立“政府购买、协会选聘、调委会使用”的专职调解员选聘模式,金东区制定考核督导细则,招募金牌调解志愿者,吸纳退休政法干警、律师、教师、乡贤等人员加入,有效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金东区还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开设人民调解巡回讲堂百余场,通过庭审旁听、“青蓝学院”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实务培训。全区现有人民调解员253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36名,培育全国模范调解员、金牌调解员、等级调解员73名。
调解的队伍有了,还需要资金保障。今年4月,金东区设立了金华市首个人民调解专项基金,精准助力困难当事人救助、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激发调解协会自身“造血”功能,填补调解救助等方面空白。
近三年,全区成功调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16156起,其中疑难复杂纠纷862起,协议涉及总金额达2.16亿元。
久久为功争一流,百尺竿头再竞发。在浙江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发展阶段,金东将不断深化“一个体系、四项机制”推进平安法治金东建设,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东平安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