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望亭:“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蹚新路

2021年08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田园乡村美,业态百花放。创新求包容,共建宜共享……”在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孩童们传唱着一首由村干部邢卫东编写的《村规民约》,这首童谣将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内容巧妙融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百姓文化素养,弘扬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望亭镇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探索“乡村善治 和融众望”的乡村治理实践之路。

村中大小事 村民来商议

迎湖村是相城区首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也是全镇稻作文化的主要展示窗口。村级将人大代表工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融入乡村会客厅、化入田间地头,组建了“村民议事会”。村民走过路过,就能坐下来谈所思所想、提意见建议。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快给我们的菜园子想想办法。”近日,迎湖村“村民议事会”将“美丽菜园”建设作为议题,邀请村里老老少少一起出谋划策。

“大家看,就在我们的乡村会客厅边,南河港美丽庭院延伸项目已经开始施工,就是针对村民们屋前院后的自留地进行改造,要打造美丽田园。”迎湖村党委委员夏晓清向村民们介绍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菜地虽然划分好了,但是蔬菜棚形状各异,盖布五颜六色,看上去还是乱……”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最终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共同拟定了“美丽菜园”的平面图,并明确了“村办+自管”的分工建议。

“大家跟着我种,保证季季都有新鲜蔬果吃。”迎湖村积极推动“代表进网格”,包干迎湖村南河港网格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苏州市人大代表朱伟琪在议事会上表态,将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种植的科学指导。

依托村(居)民议事会,望亭镇逐步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自治格局。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议事会议召集人,围绕“群众难心事、烦心事、忧心事”定期抛出议题,组织召开议事会议,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化解纠纷易 御亭评理忙

除了“村民议事会”,望亭镇还从镇级层面开辟了相城区首个“三治融合”调解工作室——御亭评理民情工作室,加快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进社会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在御亭评理民情工作室,老乡贤、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政法等社会力量轮班坐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800余件。

“有法律问题,找老潘!”望亭百姓口中的老潘,是退休基层法庭庭长潘士彦,今年已有87岁高龄、65年党龄。上个世纪70年代进入司法系统工作后,老潘一直坚守在他热爱的法律服务岗位上,法律知识完备,社会声望高。现在,他的身份是御亭评理民情工作室特聘调解员,依然“朝九晚五”,平均每周要接待群众法律咨询、调解服务20余次。

近几年,望亭发展日新月异,搬迁安置力度较大,因旧房搬迁,时有家庭内的矛盾和摩擦。“这类调解,不仅要站在法律角度,还要从道义亲情和乡村民俗出发规劝双方。”老潘说,“只有以心换心,以德协商,依法调解,才能快速有效化解纠纷。”老潘工作室的墙面上,挂着多面村民送来的锦旗,大家都说,“老潘讲得清楚,态度又好,我们就相信他。”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今年以来,以御亭评理民情工作室为“民间”主力,望亭全镇各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37件,调处成功537件,调处成功率100%。

好人扬正气 好事一起做

北太湖畔的“红色驿站·稻香人家”党群服务站里,有一面“好人”墙,专门用于展现这10多年来望亭“好人”的感人事迹。除了专注于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的“最美相城人”潘士彦,还有“数年如一日为山区儿童捐衣赠物”的企业负责人马龙英、“汛期来临六天六夜坚守防洪大堤”的老水务人蒋林方、“产妇遇险弯腰托举胎儿保平安”的妇产科医生夏琴、“自学成才编写软件提高办案效率”的转业军人张艺琳、用青春谱写“乡村振兴”奋斗样本的“青农菁英”的林亚萍……

2010年5月,望亭人民社区居民陈惠珠用瘦弱肩膀扛起5个特殊生命的事迹感动全国,登上“中国好人榜”,成为苏州首位上榜人物。“上榜只是一个开始,希望能够用亲身经历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温暖在人们之间传递。”最近,陈惠珠与以她名字命名的“陈惠珠邻里互助团”一起走进小区,协助居民完成核酸检测预登记。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一个人扛起整条生产线”的战疫先锋袁传伟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年,袁传伟被选举为相城区党代表,可以为更多的党员发声代言。“我愿意做相城高端制造业的一颗螺丝钉,发挥更大能量,把企业打造为望亭镇、相城区的优质企业。”

多年来,望亭好人层出不穷,从“好人现象”到“好人效应”,“学好人、议好人、做好人”成为望亭百姓普遍共识;宣讲分享、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类活动持续推进,从“好人效应”到“好人风气”,德治的力量为望亭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

以德促美育 法润运河情

“千年运河·德法相伴”,今年4月,望亭镇在保证该镇运河公园内原有生态的前提下,在公园内增缀了法治文化小品,串联起一条“法治强国路”,把运河公园打造成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的载体。

7月17日,作为望亭镇“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之一,望亭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参观了竣工不久的“大运河法治文化公园”。

“同学们,这个雕塑展示的是望亭‘三治融合’的探索。”自从受聘望亭中心小学的法治副校长之后,望亭镇司法所副所长陈刚多了一项新工作——为孩子们开展各类普法教育。“陈校长,什么是‘三治’?”孩子们问。“自治为本、法治为纲、德治为根,雕塑相连而又各自独立,意在表达望亭三治融合新风尚。”陈刚解释。

陈刚说,法治宣传要从娃娃抓起,他将努力投入更多精力,为孩子们带来贴近生活、生动易懂的法治课程,内容也将更为丰富,如交通法规、网络安全、疫情防控、暑期防溺水等,同时,还将搭配法治剪纸、普法团扇制作等运河非遗手作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据介绍,大运河法治文化公园还上线了VR讲解版,今后,孩子们和家长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望亭“德法相伴”的浓厚氛围。

小小网格里 拳拳为民心

“请积极参与投票,选出您最心仪的服务内容。”为打造“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党群服务站,今年8月,望亭镇启动“党群服务站服务清单投票”活动,短短一周就收到有效投票5000余票,初心书吧、红色影院、求职招聘等成为热门选项。

5年前,望亭镇在苏州市首推“区域化党建、小型化管理”党建模式,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分设若干个“片区党群服务站”,截至目前,全镇25个“红色驿站”落入基层网格,打通了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发挥党群服务站在网格内连点成线的优势,制定了党群服务站阵地功能引导清单,融入政策宣讲、多元调解、志愿服务、代销代收等内容,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望亭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徐鸿芳说。

除了党群服务站这样的“硬件”,望亭镇还在镇级官方微信公众号打造了村(社区)一级的微信小程序矩阵,从“软件”上进一步丰富区域化党建红色地图,以服务下沉和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1岁的许月今年本科毕业,疫情防控期间,她通过望亭镇何家角村开发的“企民益站”线上平台向望亭智能制造产业园招聘企业投递了简历,并以视频面试的方式,应聘上了一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全镇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为不少应届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难题。

“秀丽北太湖,人人皆爱护。团结你我他,幸福靠大家……”邢卫东说,他在迎湖村工作近30年,经历过9次村委会选举,听到自己写的村规民约成为“村歌”,十分感慨。“村看村,户看户,村民就看村干部。我愿意分享这些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为打造一支有锐气、有热情、有能力的村干部队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绵薄之力。” 顾辰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