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淮阴区徐溜镇“南雁归乡”激活乡村振兴“红色细胞”

2021年08月31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要不是卢书记回家带着咱们一起创业,我可能到现在还在吃低保!”“多亏了卢书记,我闺女才上得起大学!”在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新园村党小组之家,大家热烈讨论着村“两委”换届中的“最佳人选”。近年来,徐溜镇通过“南雁归乡”行动,在退伍军人、在外乡贤、能人大户中开展“四访四谈”,即访产业大户谈发展、访先进典型谈示范、访困难群众谈帮扶、访流动群体谈归巢,引导各类人才回归乡村、反哺乡村。卢书记就是通过“南雁归乡”返回徐溜的卢开芒,他们的回归,为镇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带来了新的活力。

缘起,情到深处是乡愁

“苦于没有合适的政策,不然早就回家创业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园村人,卢开芒虽然一直和朋友在外创业,但由于父母还在老家,他的心也一直牵挂着这片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土地。2016年底,徐溜镇党委了解到卢开芒的情况后,在淮阴区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建立了区直单位联系双向通道,争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说干就干,卢开芒于2017年初带着恒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家乡。考虑到新园村缺少年轻劳动力,他只引进了技术简单、容易上手的加工订单,当年就帮助近50名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了20名贫困户成功脱贫。

徐溜镇低收入户蒋其往家有3个孩子念书,卢开芒得知后主动提供暑期实践岗位,让孩子自食其力挣足学费。卢开芒还主动为困难家庭子女孙笑颖和刘加润联系到扬州市天海职业技术学校,提供为期三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食宿全免,还在毕业后推荐到对口企业上班。

“新园村是我的家,既然我现在回来了,我就要为她倾尽全力。”卢开芒在参与徐溜镇村级发展计划讨论时说。

挑担,新园生生映朝阳

2019年初,淮阴区委组织部面向社会各界能人志士招纳“振兴专干”下沉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在镇党委的邀请下,卢开芒以优异的成绩被选聘为徐溜镇振兴专干,同时全票当选新园村“一肩挑”党总支书记。卢开芒深知,要想村里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振兴是关键。他利用经商时的资源,先后招引钢祥精密机械、鹏宇运输等4家公司落户新园,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而这也是近年来新园村账面上出现的第一笔正资产。

要想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善,带领村民致富是关键。新园村有着西临六塘河、东靠跃进河的地理优势,但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仍然靠传统的农业耕作。针对这种情况,卢开芒决定以集体的名义将土地“盘”起来。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新园村流转土地千余亩,引进了先进的龙虾养殖技术,建成了镇里第一个龙虾养殖基地。基地的建成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为上百个留守老人、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阻断了全村低收入户的返贫路径。

“接下来,在做好返乡创业、就业人员配套服务的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四访四谈’的落实,争取进一步深化‘南雁效应’的同时,形成一支能够带领乡村振兴的有定力、有底线的‘乡村群雁’队伍。”徐溜镇党委书记丁玉国说道。

归巢,且将旧火试新茶

有了新园村的成功案例,在镇党委的不断招引下,一大批在外创业的有志青年陆续回乡发展。两年来,徐溜镇回乡创业的能人大户共有60余人,其中,发展成为各村(居)后备干部38人,有3人成功竞选为所在村的“一肩挑”党总支书记,归巢的“南雁”们正以蓬勃的姿态,朝着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步走来。

为全面提升“新班子”村干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徐溜镇全面统筹资源,邀请离任村干部、能人大户、党群代表等参与村级发展计划讨论,通过推行“三论”工作法,即论当前形势、论有利政策、论发展方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按照“聚焦特色产业、打造品牌方阵”的发展思路,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村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明晰产业发展路径。以村级土地耕作服务社为抓手,全面开展中草药种植、浅水藕等特色产业的培育,集中打造“旭菊”“金色满园”等质量优、品牌响、销路广的金牌产品,让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新园村为周边乡村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土的发展路径,徐溜的‘南雁归巢’也为各镇乡土人才的培养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南雁’投入到支援家乡的建设上来。”淮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延峰说。

刘顿  朱翔宇  侍亚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