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加大投入,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引入养老机构、社工机构或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第三方专业力量,提升养老基础设施管养水平,强化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截至8月底,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243个,实现县(区)、乡镇和社区(村)“三级中心”全覆盖。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全市累计完成服务工单超7万个,服务时长超20万小时,为老人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今年,铜陵市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实施方案,以县区或乡镇为单位,将辖区内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整体打包,由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运营。县级和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后管养购买服务资金由同级财政承担。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运营资金,原则上不少于2万元,对具备助餐功能且运营正常的增加1万元,由市县(区)财政按5∶5承担。
在依托养老机构、社工机构或行业协会参与三级养老中心运营外,该市引入上海安康通、湖南普亲、安徽乐年等养老品牌加入养老服务站运营团队,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满足老年群体不同服务需求。依托安康通开展“智慧养老平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运营养老服务热线和管理平台,为老人提供信息服务、生活援助、紧急救助、主动关爱等9大类37小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累计完成服务工单超7万个,服务时长超20万小时,上门入户走访用户2800余次,加盟商近300个。
铜陵市积极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开展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延伸服务半径,为居家困难老人安装“孝心眼”,利用App远程协助老年人解决紧急求助、安防报警、健康医养、家居控制等诸多难题。部分养老服务中心还配备智能检测一体机,来访老人通过刷身份证,即可检测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多项数据并形成个人数据库,记录身体健康动态变化,为诊疗咨询提供依据。
铜陵市还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在铜官区的社区养老站点先后实施了养老院—家庭物联网试点、老年人辅具租赁试点、适老化改造工程等多个服务项目,以财政资金撬动资本市场,激活市场潜力,探索多个服务站点交由一家公司连锁运营,民建民营、社区与社会组织、养老机构合作运营等多种形式,构建区域性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多模式发展格局。(记者 林春生)
·编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成为一项日益紧迫的民生大事。铜陵市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总量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运营,提升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了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