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曲靖沾益:“微变化”让百姓感受“小确幸”

2021年09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停车场新增加了无障碍停车位,点点绿意代替了水泥砖墙,家门口又多了几处休息纳凉的小游园……今年以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思想,围绕“让城市更美丽、让社会更和谐、让人民更幸福”的主题,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内涵式发展,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从细处着手,直面民生关切,深入实施城市“微更新”,通过系列小改善、小提升、小服务,让群众在细节中感知城市温度和幸福生活。

“家门口”多元体验欢乐多

上午9点,西平街道文昌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格外热闹,爽朗的笑声与清脆的棋牌声交汇,70岁的毛淑霞老人正在参加社区组织的“牌逢对手  棋乐融融”老年人棋牌比赛。她所在的战队由20名爱好象棋的退休居民组成,社区功能室新增了棋牌活动,他们高兴坏了,每天一有空儿就相约到这里下象棋。

社区党支部书记纪水凤介绍:“辖区3800多居民里,老年人就有500多,棋牌室自然就受欢迎。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一站多用、一应俱全,现在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打卡地’。”

中心城区,商业繁荣,与文昌社区一路相隔的,是文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那里每周定期开展剪纸培训课、老年腰鼓表演、旗袍秀等活动。同时以四点半学堂为平台,从周边商户孩子课后托管需求出发,对未成年人活动室进行升级,不仅为孩子们提供晚托、特色辅导等服务,还开展“我们的节日”“小小功能室   智慧大开发”“童心向党”等多元主题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李女士说:“孩子放暑假了家里也没人带,放在社区肯定比放在别的地方更放心!下班接孩子的同时,还能问问个体户怎么在社区交社保的事。”

平台往前推一步,离群众的距离就近十分。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沾益区围绕标准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任务,规范设置各类功能室,整合“八室一校一站”丰富拓展活动内容,46个社区提升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服务水平,为辖区广大居民提供了固定场所和广阔活动空间,努力将社区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创新健康的幸福高地。

“有爱无碍”让温暖触手可及

“感谢大厅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来之前还有所顾忌,结果很快就办好了。”近日,视障者李先生来到沾益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证件,因无法使用电脑,也无法填写申请表,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全程一对一服务协助他办理好所有业务,面对这样贴心的服务,李先生感动不已。

今年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按照行业无障碍标准,对办事大厅无障碍设施进行完善提升,对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进行手语培训,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增设无障碍服务项目,在服务大厅、卫生间、母婴室、楼梯口、母婴室等区域增加了8块无障碍指示牌、5个双向语音播报器,大厅停车场施划1个无障碍停车位,积极提升政务服务领域无障碍水平,营造了全方位、便利化、暖心化的办事环境。

沾益区城市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带来的便利不只体现在政务服务上,还体现在满足特殊群体日常出行和办事需求的方方面面——在商场、酒店、超市、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均设有无障碍通道、扶手、无障碍停车位、残疾人专用厕所等;大力推进11个乡镇(街道)1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改造,志愿服务站增设无障碍服务项目,在出入台阶和门槛部位增加辅助斜坡,以便轮椅进出。

特殊的设置彰显社会的关怀,沾益区从民生“四位”出发,着重解决残障人士在社会活动中的难题,让特殊群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区内各类公共场所均设置了无障碍设施,覆盖范围包括46个社区、5个行政村,政务服务大厅、中小学、商场超市等地方设有无障碍服务牌180余块,无障碍停车位260余处,并在区内现有主次干道及支路全部铺设盲道、缘石坡,用更加美好的无障碍环境为市民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红船扬帆”带动能量“大聚集”

湖滨社区位于花山街道工业老旧生活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超49%,大部分为企业退休人员,这对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构成极大挑战。如何形成一套从上至下、由表及里的长效自助工作机制?第四党支部书记王云天提议成立的“红船扬帆”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13名退休老党员主动请缨,干起了生活区巡逻检查工作,“银发志愿者”展现了不一样的风采。

服务队队员记有才说:“以前我们奋斗在生产一线,现在虽然年过70了,但还是想发挥我们老一辈的精神,把家乡建设好,为大家出一份力。”

花山街道湖滨社区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来,致力于将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化零为整,发挥文明实践主体作用。针对社区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启动一对一帮扶项目,由党员志愿者和网格员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认领“微心愿”等服务,用爱与奉献点亮困难群众的生活。

72岁的空巢老人郑庆富在志愿者看望他时感慨道:“太感谢你们了,每次来都帮我打扫卫生,还带来许多肉蛋蔬菜和生活用品。”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延伸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触角,才能一个都不落下。今年以来,沾益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载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各类资源整合下沉,摸排群众需求,办理民生实事6427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一项项志愿服务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搭建便民“暖心桥”,构筑生活“幸福圈”,群众倍感温暖和幸福。(何曼菲、扶艳、齐琦、蒋所昌 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