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统筹谋划突出“三抓” 武汉蔡甸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新

2021年09月14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汉市蔡甸区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周密组织,突出“三抓”,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创新学教形式,丰富学教载体,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新。

创新形式抓学习,促进党史入脑入心

在蔡甸区,该区每周一晚开展“党史夜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集中自学、交流研讨、专题辅导等不同形式,全区共开展党史集中“夜学”1258场次。

注重运用蔡甸红色资源,充分运用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大型红色报刊博物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报刊馆、全国首家村级革命烈士纪念馆——侏儒山街马赛村烈士纪念馆、全国首家民间军事展览馆——武汉陆海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吴运铎纪念馆等场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现场情景教学398场次、1.5万余人次。

充分运用火神山医院“抗疫大思政课”丰富资源,开展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专题红色教育暨全区新党员集中宣誓活动,该区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领宣誓,全体区领导开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专题学习,重点就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专题研学。依托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红色党史主题公园6处,串点成线,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乡村振兴。

丰富载体抓宣讲,营造浓厚学教氛围

开展党史专题宣讲“百站千场”活动,全区421名宣讲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党史宣讲1226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近266万人次。举办全市“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党史知识挑战赛,选派的蔡甸区“火神山队”夺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全方位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整合报、台、网、微、端等全媒体资源开设“党史专家话党史”“英模人物忆党史”“党员干部讲党史”等专题专栏,推出庆祝建党百年微信视频号“蔡甸足音”,拍摄发布10部《百年辉煌  蔡甸足音》系列短片,建设VR党史博物馆、党史有声图书馆等阵地,让党员群众在指尖上就能听党课、学党史。

发挥“村村响”广播作用,深入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湖北村村响,党史村村讲”系列活动,让党史教育的声音回响在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

充分发挥文艺精品的精神力量,把吴运铎革命英雄事迹搬上艺术舞台,创作大型现代楚剧《把一切献给党》,成功入选“永远的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荆楚优秀现代戏展示”,是全省唯一一个区县级剧团入选展示剧目,并在琴台大剧院震撼演出,广大现场群众灵魂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

学用结合抓实践,确保惠民实事见效

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找准“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更好地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区委主要领导带头领办,推进农民还建社区建设实事项目,目前全区22个还建项目已开工21个,年内已新开工面积264万平方米,年内已交付房屋5971套,已安置面积99.3万方;80家区管单位主动领办实事项目488件,截至8月底已完成实事项目198件。

武汉蔡甸星光村为五栋老楼加装电梯 老年人将“一键上下楼”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安排帮办员从项目签约、企业设立、税务开户、土地出让、建设审批证照、开工建设、投产经营等全过程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真正为企业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办事流程做“减法”,优化服务做“加法”,群众办理新生儿落户由跑4次减少为最多跑一次,提交材料由15份减少到9份;实行身后事“一事联办”,设立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居民身故涉及到的殡葬、户籍注销等12项相关业务。基本完成全区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工程及续建工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80%的建设目标,住户接管入户率达90%。

推进村(社区)党群活动阵地提档升级,完成13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2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22个江城蜂巢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成武汉市常福医院等一批涉及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增加就医床位1220张,增加公办幼儿园、中小学5309学位等等,解决了“床位”“学位”“车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群众点赞。(武汉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蔡甸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