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新城,上海最西边的这座新城,是“波光粼粼”的——
上海全部21个自然湖泊都在青浦,新城区域内美丽的夏阳湖和淀浦河等骨干河道,为青浦新城凸显“城水相依”的特色提供了支撑。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青浦,正在新城做好一篇“水”文章
■本报首席记者 茅冠隽
水城叠合重塑格局
“以前那里人也没有,一到晚上就黑漆漆,靠走路也到不了河岸边;现在河岸打通了,河边造了公园,晚上热闹得很!”73岁的陈建萍吃完晚饭后,很喜欢和老伴到马路对面的河岸边散散步。她住在沪青平公路5599弄金地格林郡小区,出了小区门口、过马路就是淀浦河。她说的“河边公园”,是青浦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环城水系公园。
环城水系公园由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和西大盈港四条共约21公里的骨干河道组成,内外圈滨水绿道全长43公里,有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这个没有围墙的环状公园如同一条翡翠玉带般环绕着青浦新城,让水的特色贯穿于人的居住和活动中,使新城内居民的工作、生活平添了几分江南韵味。
水,是青浦新城的核心元素。规划面积91.1平方公里、到2035年将有80万常住人口的青浦新城,河道水系纵横如棋盘状,同时连接了青西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空间。如今,青浦新城正以环城水系建设为先导,通过水城叠合的方式,系统重塑空间格局。
“水城叠合,指的是以水网作为组织青浦新城空间的重要纽带,有机叠合路网、绿网、公共服务等要素,注重依水塑城,构筑人、水、城相融的新江南水乡。”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重点聚焦“一个中心、三个片区”开展规划建设,每个区域都以水为媒,打造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江南水乡风貌。
“一个中心”即上达河两岸的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未来将建青浦之芯岛、青浦新城中央公园、外青松企业总部走廊等,区域内细化设计了生态型、生活型和城市型等各种水岸空间,同时还将滨水布局8个近1公顷的口袋公园,服务半径300米,居民步行5分钟可达一处口袋公园。
“三个片区”即城市更新实践区、未来新城样板区和产业创新园区,这些区域同样将借助水系打造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之城。“建设过程中,我们对河道不采取截弯取直的做法,而是保留河道自然有机、自由灵动的特征,注重塑造河、湾、塘、湿地等多样化江南水系形态。”张浩说。
软实力吸引力俱增
水城叠合,不仅让青浦新城的空间格局焕然一新,也让城市功能提质升级。同济大学教授伍江表示,青浦新城最大的特色,就是水绿交织的空间结构,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更多元、更高价值的新发展模式。“城市功能上,应在公共服务上增强辐射能力,打造富有人文温度的服务体系与活力场所,增加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为在城市能级上实现更高质量的“独立”,一系列措施已在布局。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青中地区“北产南居”“产城割裂”的问题,在新一轮新城规划中,青浦提出围绕中央商务区实现发展重心北拓的构想,并通过向北优化产业空间、释放留白区等手段,保障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支撑人口导入集聚。
比如,青浦新城将在中央商务区建设长三角艺术中心。“这将是一座既有国际范、又具江南韵的艺术中心,内设1200座的大剧场、800座的音乐厅,顶层还有一座美术馆。根据目前方案,这座艺术中心将被1平方公里中央公园环抱,未来将是青浦新城又一个地标。”张浩说。
新城的功能,不只是要对内服务,更重要的是对外辐射。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博会两大国家战略在青浦落地,处于上海面向长三角的中心节点和关键链接上的青浦新城,也迎来了新使命。“这里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上海之源、江南水乡,也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上海之门、国际枢纽。我们要把青浦新城建成上海大都市圈的门户城市,未来长三角乃至更广范围对上海服务功能的需求在青浦都可以实现,真正做到‘来了青浦就是到了上海’。”青浦区领导表示。
上海西部,淀山湖畔,水城深度融合、江南韵味浓厚的青浦新城正呼之欲出,由“上海之源”向“上海之门”大步迈进。
“长三角数字干线”
集聚万亿级经济带
横贯青浦区的G50沪渝高速,一路上产业亮点纷呈: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以及建设中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青浦新城正对G50高速的沿线产业资源统筹布局,打造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
■联动东西向数字产业
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联动,向西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对接,同时承接虹桥商务区、西岑科创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创新辐射及产业链延伸,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开放多领域多层次智慧应用场景。青浦区领导表示,“长三角数字干线”将集聚形成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
■各个节点有不同分工
利用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聚焦高端芯片设计、关键器件研发等领域;依托北斗导航基地集聚遥感产业;依托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支持拥有核心科技、优质内容、用户流量的创新型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展
■探索个性化配套体系
已初步形成《关于协同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实施方案》《青浦新城“一城一名园”工作方案》,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的需求,探索个性化的服务配套体系和支持政策
青浦新城站枢纽
三网融合三线交会
交通枢纽建设,将助推青浦新城打响“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品牌,目前一批标志性、功能性、示范性项目正陆续稳步推进。
■轨交17号线 热火朝天推进建设的17号线西延伸工程,将从既有17号线终点东方绿舟站出发,沿沪青平公路南侧向西走行至新建的西岑站,长度约6.6公里,未来还将继续延伸至金泽。这条线路是连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国家会展中心的重要通道,更是青浦新城强化枢纽辐射力的关键支撑
■青浦新城站17号线 青浦新城站将建设三线换乘综合交通枢纽,使其成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三网融合的关键节点。该站可换乘贯穿嘉定、青浦、松江、金山的市域铁路“嘉青松金”线,以及西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东至虹桥枢纽的“沪苏嘉”城际铁路。三线在青浦新城交会,将最大限度实现青浦新城与上海市区、其他新城以及苏浙两省的互联互通,做到区域内30分钟可达、45分钟内可直通长三角
■新城骨干路网 高快速路方面,崧泽高架西延伸主线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地面道路计划12月底前基本完工。新城骨干路网建设方面,青浦大道(三分荡—沪青平公路)新建工程已于9月初取得初设批复,即将开工;华青南路(崧泽大道—公园路)改建工程已于6月底完工;汇金路(盈港东路—北青公路)改建工程等正开展高架占地协调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