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9月27日电 雨敞坪镇新卯村是长沙市岳麓区最西边的村子,由于山多地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发展落后,曾一直背着“穷村”“乱村”的名头。
近年来,新卯村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围绕基层治理创新,以党建为统领,做实服务文章,多措并举调动群众自主参与性,探索形成了“334”基层治理模式。
如今,党群关系融洽、村庄秀丽宜居、村民幸福感爆棚,“334”模式已然让该村乘着发展的春风上演了一场“蝶变新生秀”。
强化三项服务 ,发展有了向心力
闪耀的阵地标识牌、鲜红的“永远跟党走”五个大字、规范上墙的制度、庄重的党员承诺、用数字标记的党员积分……走进新卯村任意一个党小组阵地,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内容。
发挥好党员的作用,建好党小组是关键。新卯村11个党小组均是按照有指导、有阵地、有活动、有经费、有特色、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建设,有形有序的党小组让党员找到了“家”的感觉,主人翁意识也油然生发。
新卯村党总支书记唐建辉介绍,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这一核心力量,全村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围绕“服务”二字做文章,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增进党群关系,自治基础逐步夯实。
“余嗲嗲,我又来看你啦!这些东西要记得吃呀……”日前,新卯村党员鄢完妃又像往常一样,给村里的五保老人余文学送去了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像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故事,时常在村里发生。
党员服务意识差、群众参与度低、党群关系不和谐……一直以来,这些都是制约新卯村基层治理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新卯村创新推行“一站四带零距离”党建引领模式,党员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和事佬帮帮团、乐民文艺队等各类党员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党员的主动服务逐渐化解了村民一直以来的误解与不满。
搭建三大平台,群众有了“话语权”
“改厕是一件好事,但是施工方的质量一定要保证,我们可以自发组织监督小队,大家觉得怎么样?”“我们今天想就移风易俗工作给村上提几点建议。”……在新卯村的村民议事吧里,村民们围绕乡村“五治”畅所欲言。在这里,村民自发组织商讨、解决村组重大问题和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将知情权、议事权、监督权交到村民手中。
“优化乡村治理,实现群众自治,关键是要实现身份的转变,要从过去的‘为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让群众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唐建辉介绍,新卯村通过搭建村民议事、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三大平台”来实现这一转变。
目前,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推动新卯村实行民主决策的又一大利器。宁泽光是新卯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对支村两委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民主监督。
村务是否公开透明、干部作风是否廉洁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形象。为充分保障村民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新卯村聚焦项目建设、集体资产、民生保障等方面,制定村级微权力、村务公开事项、村级民主决策事项三张清单,并通过村务公开栏定时公开公布清单事项,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和数据在村务公开栏上就能一目了然。
2019年以来,新卯村村级微权力议决3项6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3次、民主决策事项5项,村务公开事项11项,全体村民主动参与到村级事务的管理之中,行使了当家作主的权力。
落实四共机制,自治有了真效果
远处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穿行于青青幽篁山间,近处美丽庭院前的池塘水面泛起丝丝涟漪,呈现在眼前的是诗人孟浩然笔下的美丽乡村田园景象。这样的美景是新卯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结果,而在以前,如此惬意的生活村民们是难以想象的。
群众是乡村治理的服务对象、受益对象,更是重要的参与者。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有效激发,直接关系到治理的效果。“要让群众主动参与到村级建设中来,就必须从大家都最想解决的问题入手。交通制约着发展,那么我们就从修路做起。”唐建辉介绍,2007年新卯村第一条主干道路正式通车,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自己动手”到来的好处。
为了让村民参与村级建设成为一种常态,新卯村不断摸索总结,先后制定了《新卯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建立了“四个一律”公路建设模式和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即组级项目一律由各组担任实施主体,组级公路路基一律由受益组投工投劳建设,村上所有公益项目一律没有补偿,本人亲属一律不参与工程项目实施,引导村民通过献策、捐资、投工等方式参与到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效凝聚起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
2010年以来,新卯村累计完成道路硬化41.8公里,道路亮化29.6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30余公里,清淤山塘200余口,修缮山塘169口;村民共筹集资金1000万元,投工投劳4000人次,真正实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章迎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