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把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
贵阳市形成了“1233”工作机制,在“1233”工作机制下,截至8月,贵阳融媒问政平台累计转办市民反映问题19275件,办结16492件,办结率86%,满意率83%。发布融媒问政稿件9444条次,网友评论120万余条,好评率85%以上,成为贵阳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平台载体。
近日,人民网邀请了贵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戴建伟做客访谈间,畅谈贵阳市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上取得的成效。
主持人:贵州省“庆祝建党100周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题活动已于日前启动,请您谈一谈对党员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看法。
戴建伟: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时候,这条根本工作路线都是我们必须贯彻的根本遵循。面对信息革命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新要求,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特点与要求,善于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意、服务群众、推动工作。
首先,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知网、懂网、用网的能力水平。所谓知网,就是要知变化。要知道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都在哪里?而人民群众在哪里,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我们群众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去。当前,全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人,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离不开的虚拟空间,成为网络舆论重要的聚集地,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炼好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这门基本功。所谓懂网,就是要懂规律。要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增强利用网络获取和把握信息的能力、搜集和倾听社情民意的能力、利用网络与民众互动的能力。所谓用网,就是要推动实践。让互联网成为党委政府与广大网民交流的新平台,成为党委政府了解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布权威声音、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媒体,成为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的新渠道。
其次,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必须充分发挥好互联网服务群众有效途径的作用。通过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网上交心”“网下服务”真正形成一个应岗而制、特岗特制的长效机制,从而让融媒传播加快转化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驱动。随着互联网电商以及各种各样网络服务方式的普及,互联网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服务群众的重心加快向互联网转移,不做好网络服务,就没有办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因而要大力推动网上问政、网下服务,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探索群众参政议政新形式、“网上信访”的新渠道,实现群众“问事于政府”与政府“问计于人民”的有机统一,成为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新机制。
第三 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牢牢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主动权。要深刻认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我们要通过网络服务好群众,更要通过网络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在网络这样一个社会舆论的主战场,牢牢掌握社会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发声、回应关切、加强引导,把广大网民团结在党委和政府的周围。要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经济形势、房价物价、收入分配等民生话题,加强政策解读,主动解疑释惑,正确引导社情民意,为 整个社会凝聚正能量。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我们领导干部需要懂网,知网,用网,通过网络来为群众办实事。据我了解,今年贵阳市推出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1233”工作机制 ,你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下“1233”工作机制是什么?
戴建伟:贵阳市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的1233工作机制”源于2019年12月由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贵阳市融媒问政。
2021年5月,按照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势要求,又进一步探索形成了“1233”工作机制。其中 “1”是贯穿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一主线。我们在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分别组建了群工部,在社区组建融媒贵阳群工站,形成一线到底的群众工作力量。“2”是促进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心相悦”。推动两个中心在技术平台、工作业务、队伍建设、基层阵地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3”是在村居建立“融媒贵阳群工站、融媒问政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位一体的社区阵地,设立“一屏三站”统一形象终端,通过这样一种融合新闻宣传、问政服务、文明实践的综合机制,创新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个“3”是目标,就是以为群众办实事的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的提高。
主持人: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运行至今已近两年,网民问得最多、最关心的问题是哪一类?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戴建伟:从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接到的案件所属领域来看,群众最关心的是交通管理、房屋土地管理、小区综合管理这3类问题。截至目前,在平台转办的两万余件案件中,交通管理大约占13.6%;房屋土地管理占13.5%;小区综合管理占13.2%。
为了切实处理好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贵阳市融媒问政工作机制从全面的入驻覆盖、严密的转办闭环,有力的监督问效三个方面入手,切实保障问政成效。目前,全市共有117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10个区市县,4个开发区入驻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实现了行业领域的全覆盖。在转办机制上,所有入驻单位均明确专人负责融媒问政工作,平台收到群众反件后即接即转给属地管辖或职能部门和单位;相关单位接到案件后,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受理,并根据案件类型在5至30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回复。在监督问效上,1233工作机制会按月公开各入驻单位办理回复的情况和群众满意情况。
例如,在小区综合管理领域方面,今年5月31日经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转办的观山湖区北大资源梦想城小区申请“商用水”改“民用水”的问题,在6月就得到了解决。
又如,在交通管理领域,今年由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转办的花溪十里河滩的腾龙湾跨河桥修建三年多仍未完工,通过“1233工作机制”的多方协调 最终于6月由建设方为群众开通人行通道。这都是些典型的案例
主持人: “1233”工作机制运行到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接下来工作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戴建伟:随着“1233”工作机制不断推进,贵阳市综合运用大数据、融媒体的手段,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新闻+政务+服务”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回应关切,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2019年底至2021年7月底,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累计转办群众反映问题20151件,其中办结率是96%,满意率是84%;刊播相关新闻稿件9500余篇,网民评价的评论120万余条,其中正面评论占85%以上。显现出市民群众对我们这项工作的肯定。
党史学习教育从学习入手、从教育发力,最终要体现到实践中、落实到行动上。下一步,贵阳市将进一步推动“1233工作机制”的深入实施,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常态化开展,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努力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