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光谷、车谷、网谷、星谷 湖北集齐“四谷”

2021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网湖北 2021年9月29日

新华网武汉929日电 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一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是鄂企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同一批次进场的快舟一号甲火箭遥五箭已完成总装测试,随后将择机发射,该火箭被命名为“快舟·新洲”号。“快舟·新洲”号火箭的组装、调试,都在位于武汉新洲的中国星谷完成。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光谷,“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在武汉经开区的中国车谷,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正在加速扩容;在东西湖的中国网谷,网安学院顺利开学,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等项目陆续建成;在新洲的中国星谷,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构建科技强省“四梁八柱”,湖北省已经集齐了高端产业的“四谷”。

光谷:创新创造引领发展新机遇

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七大功能板块、三条千亿产业大道、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在湖北东部,一条由中国光谷出发,连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个城市,沿长江经济带延展的科创大走廊正在加速建成。

610日,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的东湖科学城及重大科技项目的集中开工,标志着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迈出重要一步。项目聚焦前瞻性科技问题,定位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后将促进生物医学、通信系统等多领域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发展。

武汉市委常委、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说,相比30多年前设立被称为中国光谷的东湖高新区,如今设立东湖科学城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将在未来30年深刻影响湖北乃至中国。

东湖高新区于1988年创建成立,全区规划总面积518平方公里。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东湖高新区陆续被批准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央企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存储器基地。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逐步建成了光电园、生物城、未来城、综保区、智造园、中心城、现代服务业园、中华科技园8个专业园区,已经实现了“一束光”到“一座创新城”的发展跨越。目前,东湖高新区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

车谷:吹响“二次创业”集结号

大江大湖大武汉,沿着武汉最宽环线——四环线从光谷一直向西,就是因车而兴的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30年来,这里已经从荒坡乱草、泥巴土路,聚变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

武汉经开区辖区历经四次扩容,面积扩大近50倍,达489.7平方公里,人口53.12万。版图扩大的同时,武汉经开区汽车年产量从1000辆上升到百万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武汉经开区设立有先进制造产业区、商务城、智慧生态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八大产业园区。进入“十四五”,30岁的“中国车谷”吹响“二次创业”的集结号。武汉经开区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联动”发展,打造“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 “世界车谷”的发展思路。

56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武汉经开区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场景最多、首个全5G接入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

在经开区的城市道路、景区和大学校园、港口等区域,已有263辆智能公交、5ADAS公交、53辆东风领航自动驾驶出租车、41辆景区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无人物流车落地投用。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已建成106公里车路协同智能化开放测试道路,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中航锂电两个行业头部企业先后签约准备在车谷砸下百亿规模投资额,东风公司旗下总投资110亿元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岚图FREE正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东风云峰、吉利路特斯两大百亿项目正加快推进,这些无疑代表着中国车谷打造下一代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跑”。

网谷:网络安全和数字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20169月,国家网安基地获中央网信办批复,落子武汉东西湖,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20178月,国家网安基地首批项目集中开工。

5年来,东西湖区按照“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目标定位,探索“产学研用”融合互通路径,已建成一期4平方公里产教融合核心功能区。网安基地内,国家网安基地网络安全学院、培训中心已建成投用,形成网络安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服务三大产业板块,“中国网谷”初现端倪。

在东西湖临空港大道以西、网安大道以北,35层楼高的大数据机房在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园区内一字排开。这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占地面积310亩,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米,规划总机架数40000架,装机容量达48万台服务器,超级计算服务能力将达到1000万亿次/秒,存储容量可达2PB。目前,2号大数据中心机房已经投入使用。

120天建成的国内最大集装箱数据中心——武汉超算暨云计算(数据)中心过渡机房项目,到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分阶段投用,这里未来将成为华中地区超大型、高安全等级和高可用等级的绿色数据中心,成为以云计算、超级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经营内容的信息化资源聚集与产业聚集地。

与此一街之隔,矗立着国家网络安全学院。202097日,学院正式开学。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近1300名本硕博学生和160余名教职员工已经入驻,这里将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学院。

据介绍,中国网谷瞄准网安核心产业链,积极引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网络安全企业,打造网络安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服务三大板块,加快形成完备的网安产业发展体系。目前,东西湖网安基地已注册企业120余家,签约项目70余个,协议投资额近3000亿元。基地已开工和运营项目40余个,国内网安产业前50强进驻过半,网络安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以启明星辰、天融信、奇安信、中金数据、航天科工、中科曙光、山石网科、绿盟、恒安嘉新为代表的网安项目先后落地,园区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星谷:加速奔向“中国航天第三极”

在距离武汉市中心一小时车程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8平方公里的基地核心区内,一座座现代化的园区厂房拔地而起,航天产业港、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错落分布,航天公园、体育中心绿树成荫,全长17公里的航天大道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基地,园区一派繁忙。

513日,武汉新洲双柳航天大道北侧,武汉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内,在我国首条智能化卫星生产线上,下线了第一颗“武汉造”卫星。这标志我国卫星制造首次跨入批量化生产时代,达到年产240颗商用卫星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航天大道另一侧的火箭产业园内,被命名为“新洲号”的快舟火箭,是首枚真正意义上的汉产火箭——它的组装、调试都在武汉完成。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是我国首个商业火箭产业园,园区一期工程2020年建成,快舟火箭总装总调项目已经投产,具备年产20发火箭能力。

随着汉产卫星、汉产火箭陆续投产,武汉航天产业初具规模,武汉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步伐加快。卫星产业园,可年产240颗小卫星;火箭产业园,可年产20枚火箭。火箭、卫星,批量生产,制造、组装、联控联调,在相邻的两个园区内完成。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我国在上海、西安之外的第三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这个基地与上海、西安定位最大的不同是,锚定市场潜力巨大的商业航天产业,统筹卫星、火箭、数据云,培育航天高新技术千亿集群,打造“航天第三极”,开启中国人自己的星链计划。

在武汉航天城,随着国内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行云天基物联网测运控中心投用,一套由80颗常态化运行、覆盖全球的低轨通信卫星系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建设并运营,将全球各种物联网信息传感器等连接,可广泛应用于集装箱、海洋、石油、地质灾害、气象、应急、水利水务、农林草等八大行业领域。

随着武汉卫星产业园开园,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一项项创造中国甚至世界纪录的航天成就这里云集:世界首发星箭一体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全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我国首个天基物联网产业联盟……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空间公司、行云公司等多个航天“国家队”,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北京吾天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相继签约入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也入驻园区,成立院士工作站,为航天基地发展提供“最强大脑”。

在不久前结束的一次会议上,湖北省委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等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集齐“中国光谷”“中国车谷”“中国网谷”“中国星谷”等高端高新产业集群,湖北省实现这些目标的“底气”不断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