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闵行区“智慧大脑”助力,市场监管精准高效

2021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黄勇娣

夜晚11时多,位于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的某餐饮单位,后厨一片漆黑,一只老鼠从操作台下钻了出来;几公里外,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内的一块大屏幕上,监控画面实时“捕捉”到这一情况,立刻发出预警信号。企业负责人的手机上,很快收到一份电子罚单,被要求限期整改。

这是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云中心”系统开展非现场执法的一个案例。到目前为止,这一系统已通过对闵行全区1986个后厨全覆盖安装探头,依托人脸识别、移动侦测、行为捕捉、温湿度监控等技术,将监管时间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从“事中事后监管”升级到“事前智能预警”,精准而高效。

有些后厨潜入了猫、狗、老鼠、黄鼠狼,有些后厨则出现了工作人员抽烟、吃东西等违规行为……据统计,今年1至9月,闵行区内学校食堂、中央厨房、老年助餐点以及农村会所等七类高风险重点场所累计发生风险监测自动预警1612次,同比下降71.7%,精准监管取得实效。同时,云中心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监督监控药师“不在岗开药”的违规行为,实现对药械产品的全流程追溯。

市场监管有了智慧大脑。两年前,闵行区在全市率先开发应用“智慧监管云中心”系统,建立一整套全覆盖、高精度、数字化、智慧型市场监管服务体系,目前已成为闵行区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场景之一。今年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推广闵行区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经验。

目前,闵行“智慧监管云中心”已建立起对辖区内24万余户市场主体全覆盖的数字“家底”,横向打通区内30余个委办局等相关数据,归集100多个关键信息字段,并纳入监管信息、电子档案、人证比对信息等,实现“一企一档”的智能化管理。同时,云中心还建立了市场主体、综合监管、远程监控、智能预警、投诉举报、稽查办案、数据分析、效能评价等业务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归集和整合,使市场主体从基本信息到信用档案、从盈利能力到风险提示全部清晰可见,根据企业的“专属画像”实现精准服务对接。

市场监管的检查项目达1000多项,如今,闵行通过智慧监管将其压缩至300余项,同时针对每个项目,又制定了必要和常用的检查名录,罗列在一张综合表单上,把原来的“填空题”转换成“是非题”,最终,这些表单都归并到智慧监管App上。一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去现场执法,都是在表格上手填检查结果,如今拿着手机,查什么点什么,一项项比对,一项项打钩,原来检查一家市场主体大约要1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搞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这些电子表格会实时传到监管后台,不用再作专门汇报、归总。”

云中心还建设了政企交互数据库,实现政府企业双向触达、政府社会协同互动。比如,针对消费者维权,云中心构建互联网在线处理平台,依托美团等企业的后台数据和点评关键词,筛选“淹没”在海量食客点评中的异常信息,快速锁定相应主体、网格和监管人员,实时开展监管。又如,针对特种设备监管,闵行区在全市首创智慧电梯“一梯一码”监管新模式,将爱登堡、三菱、奥的斯三家电梯厂商的检验检测系统关键指标纳入电梯预警管理。目前,闵行全区在用的3.4万余部电梯已实现扫码定位维保、公众扫码互动、风险隐患预警等,维保率达到99.7%。

系统还开发了线上“云申请”、场地“云核查”、个体户“云办照”等功能,实现“办理在云端,服务更便捷”。比如,云中心与美团合作推出全国首个政企合作“在线办证”试点,推动零跑动、不见面办理,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同时,系统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将服务从“桌面”送到企业和居民的手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