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沁
“宠物到底要不要养?”“使用电脑的利与弊有哪些?”……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清河湾中学初三(3)班的英语课堂上,陶顺遂老师和同学们展开讨论。经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学英语教师研修基地的培训,他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学英语不是一味地跟读、学句型,初中生渴望用英语表达,希望和老师有思想的碰撞。
2014年起,由青浦区教育局牵头的英语教师研修培训在青浦展开,为响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研修培训拓展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派出专家指导,提升青浦、吴江、嘉善英语教师的教学研修能力。
多元互动课堂
陶顺遂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是他从教的第四年。“作为一名职初教师,起初在教学方法上跟着老教师‘依葫芦画瓢’,培训后我的教学思维更成熟了。”从一名“新手教师”,到对课堂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离不开上师大外国语学院研修团队专业上的指引。在高品质课堂展示活动中,他的一节英语听说课获得好评。
研修团队专家、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朱萍带来了讲座《多元互动,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世界》,让听讲的教师们认识到,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及变通能力,还要进一步关注多元互动、丰富语用体验,促进思维发展。
创新设计作业
王雨婷是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学校的初三英语教师。去年11月,研修团队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吕晓红老师带来的一场讲座,令她眼界大开。“将合作学习的新理念融入课堂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也显得更从容了。”王雨婷说。
研修基地的师训讲座,不仅覆盖青浦、吴江、嘉善三地11所基地学校的百余名教师,还涵盖全青浦400余名初中英语教师。究竟什么样的课是“好课”?研修团队专家、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英语特级教师陆跃勤说:“好课”有三声——笑声、表扬声、惊叹声;设计一节“好课”要遵循“八有”:有输入、有输出、有思路、有主线、有逻辑、有层次、有梯度、有升华。
好作业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设计作业、评价试卷?研修团队专家除了高校英语教师,还有中小学英语教研员,配置很“接地气”,从驾驭课堂、即时调控到创设情景、课例写作、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教学设计能力,共同推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一体化合作交流机制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科研能力是教师的短板。职初英语教师的主要问题还集中在语音、教学方法上,在语言运用能力、教科研方面也需不断突破。研修团队专家奔走于三地,在他们看来,对小学英语教师,强化语音、表演技能;对初中英语教师,加强课堂分析;针对高中英语教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等。
“初中英语长作业设计初探”“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调查分析”“疫情期间线上英语教学的经验与反思”……一篇篇英语教师的教学论文出炉,《新时代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一书正式出版。
在中学英语教师研修项目主持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宋学东副教授看来,要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是关键。培训将初中英语教师在岗研修基地列为重点推进项目,联合推进青浦、吴江、嘉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这场英语教师研修的“青浦实验”,实现优质师资研修培训共享,在示范区加强三地教育的深度联结,在教师培训领域构建一体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交流机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