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为大城治理提供“引领区”样板

2021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杜晨薇

去年11月,中央对浦东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浦东围绕这一要求不断深化、创新,2021年11月1日,首部浦东新区管理措施《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的决定》正式开始实施。

《决定》实施后,浦东以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将养老、招商、城管等多领域可能涉及到的经济、社会、城市治理功能逐步归集到同一个平台上,为超大城市人机交互下更高水平的治理,提供了“引领区”样板。

一张产业地图贯通上下游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过去常被视作是经济部门的主业。不过在招商和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浦东已经发现,企业关心的许多问题,同样涉及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范畴。浦东新区科经委总经济师夏玉忠表示,营商服务是个复合型的工作,要想真正满足企业群众的诉求,三种治理密不可分,很难切割清楚。

今年以来,浦东新区“产业地图”正式上线,将三种治理领域数据打通,让企业在浦东发展更加方便。

夏玉忠介绍,“产业地图”的背后,实际上是海量的区域产业数据集成。“我们根据对区内所有企业的数据归集、发现和评估,梳理出了浦东30年来产业变迁的情况,摸清产业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下一步就可以从产出、效益、环境、能耗四个维度智能诊断引导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政府部门对产业、企业更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提供参考。”

和黄医药是坐落在浦东的一家创新药企,资深副总崔昳昤告诉记者,自从“产业地图”平台上线后,企业至少得到了三方面的实惠:“一来,我们的产业化步骤更清晰了。企业扩大生产,买地应该买在哪里,操作流程是怎样的,申报进展到了哪些环节,通过注册登录这个平台一目了然。以前这方面的工作非常耗费人力,即使是有经验的经办人员,也常常两眼一抹黑;二来,政策的匹配更高效了。因为平台实时收集了我们企业的发展数据,不管我们进展到临床阶段,还是生产阶段,平台都会预先提示我们接下去有哪些匹配的政策可以申请。”

令企业感到最受用的,是“产业地图”将不同产业类别的产业链供需关系进行了详细梳理。“在我们工厂的周围有哪些上下游企业可以与我们合作,有哪些科研院所可以为我所用,一目了然。”崔昳昤形容这张“产业地图”,就是企业发展的一本“说明书”。

服务与监管放在一张网下

浦东新区智慧养老监管平台,是《决定》指导下,启动应用的又一个三种治理融合项目。浦东新区民政局计财中心副主任李剑峰介绍,这个平台一改过去“服务归服务、监管归监管”的制度安排,将服务与监管放在一张网下。

目前,通过智能大数据可以分析传送床位入住、护理员配比、消防维保、保基本入住率等情况。“例如一家养老院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我们的平台便会报警,第一时间把数据传输到养老院负责人的手机端,便于第一时间整改。”

到了普通市民层面,这个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则瞬间“变身”,成为一个即时服务的平台。采访期间,平台的处置事项突然闪烁起来,原来是有一个老人按下了“紧急呼叫键”。李剑峰说,目前全区的独居、纯老等特殊老年群体,全覆盖了紧急呼叫设备。“如遇突发情况,只需要按下紧急呼叫键,后台就可以立即响应,派出第三方服务人员上门。”

此外,数字化手段也开始在街面秩序管理场景中应用,目前已经实现了商户监管要素的实时更新,得以对沿街商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治理。

记者注意到,《决定》还明确,将注重风险防范和效能评价。加快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高风险行业、领域或者区域物联感知设施建设,对高风险行业市场主体加强引导,共同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决定》,以建设全领域、全要素、全闭环的智慧治理平台和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治理应用场景为主要抓手,把着力解决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进一步提升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