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杜晨薇 本报记者 胡幸阳
进入11月,上海浦东新区的“首创”发布更加密集了。
11月9日,首部浦东新区管理措施对外公布,聚焦解决大城市治理中的痛点问题。
11月5日,国家著作权登记制度改革成果率先在浦东落地,到今天,一批作品已按新规登记,操作更便利。
再往前,11月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制定的首批两部浦东新区法规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一举解决了企业退市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
对许多浦东的开发建设者而言,这个11月,或许只是普通的一个月。浦东开发开放31年间,数十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多个领域全国率先开放……一代代浦东人已经习惯于对“首创”和“第一”的求索。
然而这个11月,却注定不普通——
一年前的11月12日,黄浦江畔,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总书记面向未来提出五个“新”的期望要求,为浦东和上海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指明着力点和突破口。
今年夏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中央给予浦东的定位之高、期许之重、空间之大、政策之实,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肩负崭新历史使命。回看这一年,浦东拨快了时钟,调成了冲刺模式,日夜兼程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打响头炮,揭开了“再造一个新浦东”的序章。
探索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每年的进博会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同步举办。今年有了些变化,首次增加了“中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分论坛,背后深意不言自明。
场上发言来宾中,有不少人已与浦东结缘多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海博1992年就到过浦东,蔡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已在浦东工作了12年,富达国际亚太区(日本除外)董事总经理马瑞杰对浦东的发展历史如数家珍,他给外商投资浦东的建议只有三个字:别错过。
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近年来,许多外商通过浦东,读懂了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姿态,也成了开放的中国市场里坚定的参与者、受益者。
“要敞开大门欢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践行总书记嘱托,浦东以改革促开放,不断让这扇大门开得更大、更敞亮。
9月1日,世界顶级轿跑车玛莎拉蒂通过浦东“大贸进口汽车”保税存储、展示新政开展了首单业务。“这既减少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更增加了外资立足中国拓展亚太市场的信心。”玛莎拉蒂中国董事总经理薄嘉铭说。
浦东持续走扩大开放之路,已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决策。日本三井不动产集团与金桥股份联手打造了中国首个啦啦宝都商场; 下转◆7版
(上接第1版)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将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布局在临港新片区;瑞士农企先正达将全球总部落在浦东世博地区。
不久前,国际检验检测认证理事会也宣布将在陆家嘴设立中国代表处。理事会中国指导委员会主席卫运刚坦言,他们看中的,正是浦东的贸易量和外资活跃度。
面向新的历史征程,中央要求浦东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特别是要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过往31年,浦东持续推动改革开放,打通理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堵点难点。今天,船到中流击水处,交给浦东的改革任务更重了,更加强调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这一年来,浦东将诸多改革经验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在系统集成方面屡见突破。重大工程建设所需的“五票”,长期以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通过在全国率先探索“五票”统筹机制,浦东重大工程储备周期由原来730天以上缩短至295天以内。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浦东在全国首推针对外籍创业者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一改以往来华创业者在未成立公司前,只能通过旅游签证短暂停留的局面。不久前,《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落地实施。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进行系统性改革,企业进入相关领域经营不再需要繁复的审批许可,一兆韦德健身、MANNER咖啡等企业已成这项改革首批受益者。
一北一南做强科创引擎
深秋,全球的目光再次投向浦东。滴水湖畔,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如期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召开。包括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1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28位中国两院院士齐聚,探讨当前全球复杂形势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性问题,寻求开放创新的科学破解之道。
来自张江科学城的研究成果,也在不久前登上了国际顶尖科学杂志《自然》的封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首次实现了基于激光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输出,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原理的实验验证。这一装置也被《科学》杂志文章列举为“国际上在激光脉冲功率提升方面取得的第五大里程碑式进展”。
“十三五”时期,浦东已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等重大成果涌现,C919大型客机等科技赋能产业创新效果明显。此外,浦东率先在全国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也体现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引领区意见》提出,浦东要打造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临港与张江将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10月27日公布的《浦东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十四五”规划》明确,浦东计划打造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高端产业集群最富集的南北科技创新带。一北一南,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要发挥引领作用。
其中,张江科学城作为全市科创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计划在未来5年以人才集聚为首要任务,同时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打造数字硬核产业,营造品质生活环境,从而实现科技、产业、城市有机融合。浦东已经启动“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将打造浦东活力四射、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张江副中心一段将承接国家战略攻关核心科技,发力集成电路、芯片研发、生物医药、在线经济等领域。
临港新片区则将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不断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临港新片区现已实施了15%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认定政策,帮助科创企业在早期节省宝贵资金,同时提升社会资本认可度,降低市场主体融资难度。这项政策推出后,已有100余家企业受益,接下来还将延伸到浦东特定区域。已在临港享受同类政策的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方面表示,起步期被这样“推”上一把,未来一定会有“千倍的放大”。当浦东在“0到1”原创性突破、“1到100”成果转化落地两个阶段有所收获时,这一政策也能更好地帮助完成“100到100万”的量产放大,帮助浦东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引领、科技创新策源显著、要素资源配置极佳、开放枢纽功能强劲的,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要地。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将浦东金桥新增为主城副中心之一。这个曾经的“白色家电”集聚区,历经5轮产业转型和多年的城市形态建设,如今有了跻身城市“副中心”的底气。
然而近日金桥披露的一份规划,还是让外界大为吃惊。金桥明确,副中心1.5平方公里核心区“上海金环·碧云新都”,将不拘泥于现行的开发模式,首创“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的开发理念。未来的金桥,人在马路上悠闲地漫步,车在地下畅通地行进,数字化治理则像一张看不见的网,在云端规范着这座城市的秩序。
诚然,浦东在过往的开发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城市功能相对滞后于产业功能,社会功能相对滞后于经济功能,生活功能相对滞后于生产功能的问题,尚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
《引领区意见》要求浦东“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浦东解决“三个滞后”问题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掀开了浦东城市治理的新局面,也赋予了诸多城市待建区以想象空间。
世博文化公园,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绿地。预计到今年年底,北区将建成开园。这里地处世博核心地区,又毗邻上海地标型体育场馆东方体育中心,足以吸引许多优质项目,浦东却将它完全留给老百姓。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浦东还有更佳实践。
今年7月,陆家嘴金融城用“最后一块黄金宝地”建设的浦东美术馆开馆。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浦东用这块地建设商务楼宇,大概率可以得到每年亿元级的财政税收。浦东近年来在经济利益和民生利益面前做出的选择可见一斑。
浦东甚至把142处“公务仓”也腾挪给了老百姓。它们原本是由区财政集中管理的物业资源。去年以来,全区各相关部门主动对这些物业进行梳理,并拿出来改造为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目前已为当地居村民增加了1万平方米的养老面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央要求浦东更高水平地“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浦东第一时间接过任务力求破题,到今天已然有了阶段性成果。
浦东新区公布的首部管理措施,正是聚焦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三个治理”的统筹与衔接,现已上线的产业数据平台、养老数据平台、街面治理平台,让服务与监管同频,行政成本更低,百姓获得感更强。
更好的风景,还在后头。坚定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走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浦东的引领之路,已在奋斗中启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