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四川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20条”)。三年过去,这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四川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路上走得如何?
撑起“半壁江山”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65%。今年8月,《财富》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实现四川本土世界500强零的突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向记者表示,进入世界500强是对新希望40年发展的阶段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和鼓舞。
作为领军型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是四川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缩影。2018年以来,四川领军型民企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新希望、通威、蓝润等全国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刘永好、刘汉元等明星企业家。同时,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不断出现新晋“黑马”,中迪禾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浩均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正黄集团有限公司等,均在这三年间实现首次入围。
三年来,四川全面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速优化,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间投资和创业热情大量释放,民营市场主体大幅增加,民营经济对四川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提升,已成为我省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重要力量。
撑起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1178.82亿元,同比增长9.8%,高出全省GDP增速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65%。
产业发展结构逐步优化。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 43.2:52.0,与201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6.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的贡献显著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民营经济贡献了64.9%的税收。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就业“蓄水池”,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就业登记人数1641万人,占全省城镇就业登记总数的82.88%;吸纳城镇新增就业74.47万人,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的89.54%。前三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697.1亿元,有外贸实绩的民营企业数 5104 户、同比增长13.02%。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竞相发展。五大经济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呈现“1+2+2”的格局,成都平原经济区领头雁作用明显,占全省比重59.7%;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位居其后,比重超过15%,分别为17.26%和16.44%;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比重在10%以下,分别为5.6%和0.9%。从市(州)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总量上看,今年前三季度超千亿的有成都、绵阳、宜宾、南充、德阳、泸州、达州等7个市(州);增速上看,9个市州均保持两位数增速,达州排第一位,宜宾排第二位,雅安、资阳并列第三位。
市场主体活跃度显著提升。截至今年9月末,我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从2018年的542.25万户增加到726.51万户。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12356家,同比增长15%,是2018年(1080家)的11.44倍。
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结论,69120份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各行业的大中小微民营企业,四川营商环境得分仅次于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位列全国第七。
面临困难和挑战主动出击翻越“三座大山”
走提升产业层次的转型发展之路、提升竞争优势的创新发展之路、提升质量规模的跨越发展之路。三年前,四川多数民营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亟须翻越转型的火山、融资的高山、市场的冰山。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提出,要倾力帮助民营经济迈过转型升级这道坎,引导民营企业走提升产业层次的转型发展之路、提升竞争优势的创新发展之路、提升质量规模的跨越发展之路,苦练内功实现凤凰涅槃。
在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微市场主体带来巨大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民营企业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主动出击,显示出很强的生存韧性。
川商总会对数千家四川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的结果显示,在一系列纾危解困政策的支持下,我省民营企业积极生产自救、逐步走出困境。疫情发生之初调研发现,获取订单是除疫情防控外企业三大主要压力源之一,第二轮调研时,近一半企业的订单恢复率达到80%以上,更有15%的企业完全恢复。疫情发生之初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产能利用率极低,第二轮调研时则有超半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一些民营企业在疫情中转危为机,走出逆势发展的上扬线。在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中,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FITURE)成功入选2021年新晋独角兽企业。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公司,在2020年快速完成3次融资,并正式发布居家健身产品“魔镜”。今年4月,FITURE公司宣告完成3亿美金B轮融资,成为全球运动健身领域B轮融资数额最大的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远声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创新、疫情带来的居家健身机遇以及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
通威集团前瞻性布局光伏产业,踩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机遇,各项经营指标均大幅提升。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新高地,通威作为其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将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加大在川投资力度,助力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夯实我省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
打出“组合拳”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保障,激发民营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不过,隐忧仍在。全省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低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说明民营经济后劲不足;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仍在继续,今年10月对我省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47.52%的受访企业生产经营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只有7.43%的受访企业超过疫情前水平……
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四川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正视当前民营经济遭遇的困难。”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说,上游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民营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当前疫情时有反复,市场需求仍未完全恢复。民营经济供需两端受到挤压,经营困难仍在延续。针对近期生产要素价格波动的问题,短期内我省将出台政策举措帮助企业解困,同时也会持续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手抓硬环境,加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软环境,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是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保障。落实降税减费、奖补等优惠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用好财政资金,引导更多资本进入民营经济领域;完善“天府信用通”等平台功能,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保障优质企业用地需求,完善水电气保障,规范水电气价格,清理规范国家道路运输“三限”标准限制、道路收费,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降低信息成本,维护数据安全。
三是激发民营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完善创新创业机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创业文化,激发优秀技术人才创建市场主体,培育更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力推进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计划,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