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西泽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温热,适宜竹子生长,素有“竹子之乡”美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富的竹类种质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竹编特色产业发展。现如今,竹编融入西泽的千家万户,养育着不少当地人,成为了西泽乡一张亮眼的“名片”。
西泽竹编工艺由来已久,属于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尹德飞掌握这项传统手艺已经十多年,能熟练地编出多种实用并具有观赏价值的竹制品。
通过不断研究学习,尹德飞实现了平面竹编与立体竹编的融合,制作的果篮正面是“福”字,反面是“囍”字。不仅如此,他还设计研究出了“竹蜻蜓”、不倒翁等“独家”工艺品。售价几十到上千元不等的竹编制品销往各地,供不应求。
西泽乡睦乐村竹编非遗传承人尹德飞介绍说:“我从事竹编现在已经11年了,最开始跟我岳父学竹编。随着自己的技能不断提升,现在能熟练制作工艺品,在生活上也带来了变化。通过政府的关注和帮助,客户的认可,现在订单量比较多。”
和尹师傅一样,西泽乡新建村的苗族村民刘倩也从事竹编制作,擅长平面竹编的她,就地取材自家房后的四亩竹林,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她的竹编制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刘倩说:“我在家可以照顾孩子,又可以有一份经济收入帮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每当我编出来一幅成品都很有成就感。下一步我要继续好好钻研,希望更多西泽的年轻人学习竹编,把西泽的竹编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品牌,甚至世界名牌。”
竹林绿了村庄,西泽乡人民坚守着绿水青山,不少手艺人也收获了“金山银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泽竹制品逐步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从简单的生产生活用品向纯手工艺术品发展,从实用型向欣赏型转变。
为提高竹产品附加值,把竹制品发展成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打造西泽“小品牌”,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支柱产业。西泽乡先后投资120万余元,移栽本地竹子8万余株,竹林面积扩大到8100亩。同时,组建竹制品加工合作社,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运营方式,建有竹艺品展厅,把竹编产业作为全乡长效发展产业来培育。并外聘竹编老师开展为期3个月的竹编技艺培训,现有5名群众常年从事竹编画、竹艺品编制,其中1名群众于2020年申报为宣威市“竹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
宣威市级竹艺传承人、西泽乡竹艺协会常务理事李玉连说:“西泽竹编已经形成一种产业。过去只能用作制作农具用品,背篓、 簸箕等物品。我干这个已经50多年了,乡政府派我去四川学习,学习回来又发展西泽工艺竹编。我也培训了一些学员,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今后我要把西泽竹子充分利用起来,给西泽人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下步工作中,西泽乡将加快竹产业发展,将竹编产品做成旅游商品,让更多群众从竹产业中受益,逐步开启西泽竹产业的发展之路和富民之路,促进绿色发展。(张黎立、王菲、李青、刘辉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