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 聚焦“急难愁盼”,让群众感受“真心实意”

2021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今年以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辖区内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积极行动起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改善社区面貌,提升社区生活质量。让居民的生活不断发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可喜变化,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心实意”。

志愿者们的初心

飘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居民区内的垃圾厢房看一眼。查看一下是否有垃圾不分类或丢弃在外的现象返潮,这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不过,现在她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担心了。因为全新完成智能化改造的垃圾厢房,为居民们提供了智能化的垃圾投放便利,大家的自觉性也提高了。与此同时,还经常有志愿者巡视值守。

像飘鹰居民区内这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嘉兴路街道几乎每个居民区都有,大家的愿望就是把“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贯彻执行好。在他们的努力下,嘉兴路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很多在嘉兴社区享受退休生活的居民们,早上倒完垃圾之后,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市民驿站活动。嘉兴路街道的各市民驿站每天人气满满,各类活动定期开展,很多志愿者在这里为居民们提供服务。理发、修配钥匙、法律咨询都可以一站式搞定。

在享受了市民驿站的活动与服务之后,下午时分,不少老人要去接孙辈放学。在如今的“双减”政策下,嘉兴路街道聚焦家庭教育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发挥家、校、社共管共治作用,以“心灵之桥”家长沙龙为切入口,建设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以“多样性、专业性、参与性”为特点的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服务,让家长扮演好青少年儿童“知心、暖心、强心”的角色。

这些活动顺利开展的背后,都离不开众多志愿者的努力。

志愿者们有着不一样的面容,却有着相同的初心——为群众办好实事。这些志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党员,在居民区党总支、辖区各级党组织的统一指导与协调下,志愿者们活跃在嘉兴路街道的每个角落,参与各实事项目的落地与开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一件又一件实事。

办好“小事”,也办好“大事”

最近,自建居民区的居民们,感觉生活更加便利了。虽然小区的外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内部的基础设施却进行了一番改造,解决了困扰大家很长时间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车问题。

在自建居民区党总支的努力下,居民区改造了停车库的坡道角度并加设了充电桩。此外,为了做到长效管理,自建居民区还在电梯内加装了“阻车系统”,通过技防的方式防止不文明现象返潮。

瑞鑫居民区则通过改造停车场,解决了居民私家车的停车难问题。瑞鑫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多番努力制定了个性化的改造方案,又在过渡期内为居民们找到了合适的停车场所,并建立了停车场管理机制,让居民们可以安全、便利、有序地停放私家车。

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嘉兴路街道不仅从居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还为大家办成了不少大事。

第五市民驿站的开放,为辖区居民们解决了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惠便利的社区食堂、丰富多彩的驿站活动、品类多样的志愿服务……让居民们一站式解决很多生活问题。尤其是社区食堂的建立,很快成为居民们“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地带。

为了解决居民们的社区养老需求,各市民驿站都有养老服务项目。一些社区里的闲置空间,也被用于建设社区养老设施。通过建立“物业+养老”的模式,推行“公建民营”的方式,在嘉兴路街道辖区内建立起了“居家养老十五分钟生活圈”,老人们几乎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养老服务。同时,适老化改造在整个嘉兴路街道逐步铺开,让老人们在家中的生活也能更安全和便捷。

一些老旧小区内,加装电梯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大连居民区内,一部完成建设的加装电梯已经投入使用,为整栋楼的居民带来了出行的便利。

全新的第五市民驿站、“居家养老十五分钟生活圈”、投入使用的加装电梯都将持续为居民提供服务,嘉兴路街道通过这样的“加法”,让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不做“减法”。

“我为群众办实事”呈现三大趋势

在嘉兴路街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如何将办好实事之后的成果稳固下来成为全新的课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杜绝电动自行车通过电梯上楼带来的安全隐患,很多小区加装了“电梯阻车系统”,通过智能化识别让电动自行车进电梯成为不可能。不少垃圾厢房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可以通过监控、语音提醒、刷卡投放等措施为垃圾分类工作添加技防保障。还有一些老旧小区,因为物业管理水平低导致出入口的防范较为松懈,电子门禁设施的加装能最大程度确保小区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随着“一网通办”系统的完善,原本很多需要多跑几次才能办成的社区事务,现在甚至不出家门就能在网上办好,一些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展示“随申码”的问题也由“一网通办”系统彻底解决了。社区食堂内的“智慧系统”可以提供营养参数,帮助合理搭配膳食,“适老化改造”中加装的电子呼叫系统更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安全保障。

在嘉兴路街道相关负责人看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呈现出三大趋势:智能化、就近化、改善化。

具体而言,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原本老旧的设施“聪明”起来,从而成为为居民们的社区生活提供便利的重要帮手,更是提升居民们社区生活质量的最大助力。

为了满足居民们的需求,将实事项目落地到“最后一百米”——小区门口、家门口甚至是家庭里,这样所带来的便利可以让居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最终,通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改变,让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路街道“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从未改变,社区的面貌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实事项目落地的成果不断涌现,党员们的服务热情持续高涨。今后,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