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城区

2021年12月31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12月31日,光大安石虹桥中心Art Park大融城正式开业。作为2021年压轴开业的新建商业综合体,该项目的启用不仅标志着上海又一区域地标性载体的崛起,也改写了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缺少大型商办综合体的历史。

“临空商圈”建设按下加速键,对身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长宁区更是区域能级提升的一大重要推动力。

根据今年9月发布的《长宁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城区“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长宁区将努力升级中山公园商圈、虹桥—古北商圈两大核心市级商圈,着力打造新华商圈和临空商圈两大新兴商圈,建设5条特色商业街和多点网状布局的社区商业中心,打造立足长宁、面向上海、辐射长三角的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城区。

消费载体高质量发展 消费特色逐步显现

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亮点纷呈

“十三五”期间,围绕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目标,长宁区扎实推进了第一轮“上海购物”品牌建设,消费载体高质量发展、消费特色逐步显现,成效明显。

围绕重点商圈转型发展,长宁区大力推动商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老百姓熟悉的中山公园商圈“龙之梦”升级为集亚洲文化品牌、民族国潮产品、主题网红美食为一体的购物公园。虹桥商圈完成了商业规划编制,尚嘉中心、虹桥南丰城、百盛优客城市广场成为代表性商场。

特色街区方面,“ART愚园生活美学街区”主打艺术生活跨界概念,集聚新业态、新品牌,被评为上海特色商业街区。武夷路历史风貌街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武夷MIX320园区等地块项目建设将商业与社区生活良好融合。

首店引进与新品首发方面,长宁区相继迎来了日本大藏和室、美国Grisal围巾、法欧尼女鞋、英国Welton London香水、德国高端茗茶T9、意大利罗伯特卡沃利家居等全国首店落户。

通过积极开展新消费试点,长宁区在各大商圈引入了无人厨房“熙香小厨”、自动咖啡贩售机“Cofe+”、智能便利超市“便利蜂”等新型消费体验。通过聘请长宁区“夜间经济CEO”、观察员,带动夜间消费增长,上生·新所、幸福里、金虹桥商场、缤谷广场、啤酒阿姨和九华邻居里等成为首批长宁区夜间经济示范点。

提升消费服务能级,实现消费新发展愿景

“十四五”期间,长宁区将以区域重点产业为基础、品质发展为主线、数字赋能为动力、国别商品消费为突破,实现发展商业、繁荣消费的愿景。

建设新品首发和首店时尚高地,以获颁“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为契机,加强品牌引流和产业集聚,培育16个具有引领性的本土品牌,吸引160家首店落地。

建设国别特色品牌消费高地,继续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发挥“6+365”和虹桥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作用,形成2—3个国别特色消费商场,带动区域贸易能级提升。

建设地标性夜生活集聚高地,持续推进夜间经济发展,以长宁来福士、上生·新所、幸福里、定西路美食街、武夷路MIX320园区、育音堂等夜生活时尚地标为重点,打造3—4个具有烟火气、“长宁味”、时尚潮、国际范的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地。

建设会商旅文体绿融合发展高地,加强与米其林、携程、SMG、亿百媒、上海电影节等会商旅文体领域的平台企业合作,共同引进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20个高端会展、文体、旅游活动,营造游客友好型的消费环境。

建设消费创新重要策源高地,长宁区将努力打造1—2个数字化商圈,推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在高岛屋百货落地。结合长宁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消费服务品质和能级。

国际化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长宁区常住境外人士和区域内高端商务人士集聚度常年保持在上海前列,满足多元化、国际化的品质消费需求也成为长宁“十四五”期间持续发力的目标。

彰显国别特色

今年以来,位于古北国际社区的上海高岛屋百货通过业态创新,携手“漫啦啦ANiMEL”先后推出了EVA、FGO CBC、工作细胞等三大主题的限定咖啡店,创新复合业态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和亲子家庭前来打卡。

以国别商业为突破打造消费新地标,是长宁区商业发展一以贯之的特色。“十四五”期间,长宁将以虹桥商圈为着力点,打造“一庭、两翼、三廊”的消费新格局,擦亮“虹桥品质国别商品消费首站”和“中山国际商业活力枢纽”两大商圈品牌。

在天山路、遵义路、仙霞路、娄山关路,将建设形成虹桥商圈数字“门庭”,重点打造商圈数字平台、云端商城、时尚发布等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南翼”则充分发挥古北国际社区的人口结构优势,发展国际特色商业。“北翼”将发展国别特色商业和国际文创体验商业。中部地区将建设遵义路国别人文艺术商业走廊、娄山关路国别文体娱乐商业走廊和仙霞路国际休闲游憩商业走廊等载体空间。

长宁西部的临空经济园区,将打造“两中心聚焦—辐射”的精品商务消费门户。随着光大安石项目的开业,下一步东虹桥中心、宜家荟聚购物中心项目也值得翘首期待。

依托新华路沿线丰富的海派文化资源与历史风貌,长宁区还将构建“一核两轴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打造文化艺术深度体验的时尚消费地标。其中,“一核”以IM Shanghai长宁国际、融侨项目等中央商务区为重点,与上生·新所、幸福里加强联动,打造夜间经济地标。

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

作为唯一一个全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中心城区,根据《长宁区加快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升消费能级的实施办法》,长宁区将通过做大进口贸易规模、建设高能级贸易平台等方面,持续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通过商业要素资源集聚与流动,有效地提升城区的消费品质能级。

具体包括,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采购企业与参展企业签订货物贸易进口意向协议或获得进口商品品牌代理权,经认定后,将按成交金额给予采购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扶持(大宗商品采购除外)。

在建设高能级贸易平台方面,长宁区将支持企业在区内打造“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包括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国别商品中心等,经认定将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扶持。

同时,长宁区还将加快形成高品质的商务活动集聚区,因此将鼓励平台运营方、国际贸易企业、特色企事业机构举办新品发布、展览展示等进博会相关的高端商贸活动,经认定将按照单次活动成本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80万元的扶持,给企业和运营机构最踏实、“解渴”的服务和引导。

时尚化 潮流与烟火气交织

根据《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全国将试点构建满足居民日常消费和品质消费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长宁作为首批全国试点城区,打造符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无疑要突出品质消费、美好生活的特色。

在长宁区,以时尚产业提升消费新体验,融合了潮流时尚与社区烟火气的一系列消费和服务业态,正不断点亮着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与璀璨星光。

构建智慧生活服务圈

在新华街道,一个由小邻通智慧社区平台和慧信劳模联盟共同打造的新华街道社区智慧生活服务中心,已成为老百姓获取一站式、智慧型、数字化、可持续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的全新阵地,为居民提供社区生活、为老、健康、信息、公益、“15分钟生活圈”等功能服务。

深入社区肌理还只是长宁区优化社区商业功能和业态的开始。通过加快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批“互联网+”经济与社区商业实现深度融合,生鲜、家政、洗衣等社区核心消费服务搭载上了智能化快车,构建了15分钟线上线下连通的智能生活服务圈。

长宁区还积极创新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模式,如,发挥九华邻里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建设生活服务业、共享活动空间、公共服务中心等类型的社区“会客厅”。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工程方面,长宁区大力发展“X+早餐”模式,推出“菜市场+早餐”“超市+早餐”“便利店+早餐”“白领午餐+早餐”等各类复合业态。依托互联网平台推进“互联网+早餐服务”模式,推动以熙香艺享为代表的AI早餐食堂、小吃机等智能化早餐设备试点和普及。

积极培育本土原创品牌

近年来,上海“五五购物节”、时尚定制周、上海时装周等一批时尚消费活动在长宁区均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作为区域重点产业之一,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为长宁区的时尚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集聚了亚瑟士、李宁、新百伦、地素、素然等一批知名时尚品牌。

与此同时,上生·新所、长宁来福士、愚园路、武夷路等不同形态的商旅文地标也成为上海新的时尚品牌首发集聚地。“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则为长宁集聚了拼多多、携程、美腕、百秋等平台企业和直播企业,有效带动了线上消费。

突出区域消费的时尚化,一批快闪店、互动展览等“即看即买”的购物模式,吸引了从品牌、买手、渠道商到消费者等各行业领域和人群的目光。

以新兴文创产业激发商业活力,长宁区正加快推进动漫、游戏、电竞产业与商业融合,支持结合VR、AR、裸眼3D等前沿科技的创新融合与应用,联动商场举办各类沉浸式的体验展示活动。

“十四五”期间,长宁区计划打造16个引领性本土品牌,积极依托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设计资源,发挥区内时尚消费品集聚优势。同时,还将积极开展“长宁时尚品牌”培育行动,培育40个原创设计时尚品牌,带动从设计到后续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升级。

数字化 激活消费新动能

长宁区近年来以数字赋能转型为引领、激活消费新动能的场景和成果将陆续展示,为市民游客带来超前的数字经济、数字生活和数字治理体验。

街头巷尾都有数字场景

加快商业数字化主体培育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长宁区充分发挥作为上海市唯一“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先发优势以及相关产业的集聚优势,引导区内的拼多多、携程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不断加强与实体商业的联动。

在此契机下,长宁区也以虹桥商圈、临空商圈为重点,深入探索商圈的数字化转型。

长宁区还鼓励商圈开通无感停车、刷脸支付、智慧消防、AR巡场等智能化服务,提升商业消费的数字化体验。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覆盖商圈网点,鼓励商圈与人工智能产业联动发展,开展商业场景打造、智能体验展示、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

依托上海直播电商联盟落户区内的优势,长宁区正加快优质直播平台培育和直播电商企业的集聚。在长宁街头,户外直播车、胶囊直播间等具备“打卡效应”的直播空间正培育一批新的消费直播应用场景。以尚街·创邑在线新经济园为代表,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电商园区也相继投入使用。

“老底子”的天山路要大变样

在天山路沿线,近年来随着“虹桥商圈”的品牌的打响,一批数字化商业场景正为这条昔日上海沪西知名的老牌商业街带来全新的活力。

根据规划,天山路上的天义小区、虹桥天都等将改造更新为“虹桥商圈数字化转型展示体验空间”,为虹桥—古北商圈的商家和用户提供商圈联盟场景、“MZ世代”消费洞察、社区热感图、线上线下场景入口、未来街区示范中心等数字化示范场景应用。

未来,这里将涵盖商圈公共服务中心、数字时尚体验展示区、数字知识分享中心,在设计约4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为机构平台、商户、大众提供全方位的多应用场景以及多渠道引流。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商圈智慧平台展示系统、商圈服务小程序平台、“5G+XR”场景体验、商圈智能终端体验中心以及数字阅读、常设直播间、数字时尚发布等功能都将集聚在天山路沿线,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创造商业、民生、文化多元融合的新标杆场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