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宏浩
2020年11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开幕。在这场特殊的“东方之约”中,有一抹蓝色格外耀眼——依托强劲的金融科技实力,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简称“交行上海市分行)为第三届进博会提供了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第三届进博会“越办越好”。
事实上,对交行上海市分行而言,第三届进博会是对自己数字化转型成果的一次“综合大考”。自交通银行总行将“科技赋能”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以来,交行上海市分行始终坚持深耕上海“主场优势”,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产品服务创新,并推动离岸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在交行上海市分行的努力下,一批批优质的金融科技产品脱颖而出,不仅给予了人民群众以方便,更是为“双循环”新格局构造、上海“五个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今,第三届进博会即将落下帷幕,但交行上海市分行不会停止继续前行的步伐。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集结号”已经吹响,交行上海市分行的征程仍在不断前行。
以数字化赋能跨境金融
助力“双循环”新格局
在“双循环”新格局中,自贸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纽带”作用,不仅能够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连通效率,更能面向内循环引领带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拥有离岸金融业务经营资格的四家银行之一,近年来,交行上海市分行在总行的支持下整合“离岸+自贸区”特色功能,打造离在岸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一家银行、两岸服务”。6月16日,交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也正式进驻临港新片区,助力新片区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试验田”和“风向标”的作用,为畅通“双循环”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依托交行国际化布局和数字化转型成果,交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了一系列涵盖跨境金融、产业链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产品。其中,依托交通银行总行“交银跨境e金融”平台,提供线上化、电子化、一站式的数字金融服务,匹配总行“Easy系列”线上化产品,使客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告别纸质合同和实体印章,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数日缩短至十几分钟。借力“单一窗口”,交行上海市分行还为所有进博会采购商提供“开户—结算—融资”全面金融服务,“通关无纸化、高效化”的运作特点,也让众多采购商交口称赞。
在跨境业务办理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所有客户最关注的。破题之道,仍在金融科技。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伪造”“全程留痕”等特点,交行上海市分行在跨境业务服务中,创新利用区块链技术代替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并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资产二级市场买卖”服务。中间机构的减少,大大提升了企业经营的效率,也提高了交易撮合效率,最终助力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
“从建立伊始,交行就将金融服务综合化作为核心工作推进,并在跨境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服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发现了规范空白,因此,借第三届进博会东风,我们牵头制定了《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经贸业务银行展业规范》,通过数字化赋能跨境金融,结合企业个性化需求,为企业离岸经贸活动提供一户一策的高效便利化金融服务方案,推动跨境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交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部总经理唐捷说。
据介绍,为进一步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实现“6+365”金融服务,交行上海市分行还在虹桥商务区成立了“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心”,重点聚焦跨境电商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针对跨境电商面临的“结算时效与交易量难以匹配”问题,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推出“跨境电子商务收付汇方案”,通过银行、支付机构的数据系统的对接,实现业务全程线上处理,帮助跨境电商解决大批量、多笔数的小额收汇结汇难题。
“注能”普惠金融
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
“在参与进博会前,我们很担心自己会因为无法顺利得到贷款而不能进行采购。多亏了这个小小的二维码,我们很快就递交了材料并获得融资,太方便了!”
第三届进博会小微企业采购商口中的“二维码”,正是交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新一代小微融资产品——“普惠e贷”。只需轻轻一扫,小微信贷产品就可以随时随地线上“一键申请”。过往小微企业贷款中存在的手续复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烟消云散,小微企业开户、融资、抵押登记等诸多环节因“普惠e贷”而畅通无阻。
“拨云见日”的背后,是金融科技的“注能”。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一件事”的理念引导下,交行上海市分行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通过场景融合、数据对接等完成“普惠e贷”打造,破除小微企业发展桎梏。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交行上海市分行还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专门针对小微外贸企业的“信保贷”产品,为小微企业参展商采购注入“强心剂”。
“为践行大行社会责任,为小微企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交行上海市分行专门成立了一支百余号人的专业化队伍,及时收集产品推广、反馈等数据,不断迭代更新我们的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真正贴心的解决方案。目前,市场反应较为良好。”交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鹿海荣说。
近年来,上海市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以“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为目标,切实提升群众与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助力上海营商环境优化,交行上海市分行主动出击,对接“一网通办”,进一步服务好小微企业。随着数据的颗粒度与精细度“更上层楼”,分行对于小微企业经营行为与信用情况的判断也更加精准,额度批复的效率再次实现质的飞跃。
过去,企业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客户因证照、印章等问题导致“往返跑”“多次跑”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一网通办”交行金融科技的不断深入协作,2020年4月1日,交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业务,上海市新设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其授权人领取后,即可在交行企业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发起线上开户申请,进一步实现企业“进一网,能通办”。之后,交行上海市分行还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工作成功签约,依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和大数据技术,企业再也不用多次往返银行和登记中心之间,通过线上传递数据的方式,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疫情期间,交行上海市分行的普惠线上产品也大展身手。在总行的引领下,交行上海市分行全力落实“六稳”“六保”,整合“线上抵押贷”“线上税融通”等在线普惠产品,打造集信用、担保、抵押类融资为一体的“融资服务包”,为新动能领域的增量投资、需求侧的消费升级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为纾困小微企业,还依托金融科技制定负面清单,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授信门槛,为企业排忧解难。
金融科技
让生活更加美好
发展金融科技,归根到底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创新带来的便捷。进博会上,世界各国顶尖的新产品、新服务、新理念让消费者大饱眼福,这同样给予了交行上海市分行灵感。立足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该行推陈出新,出台一系列创新产品,让生活更加美好。
当金融科技邂逅医疗服务,市民就医体验得到有效提升。走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交行上海市分行所推出的“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实现了院内全渠道覆盖。通过“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就诊病人可以实现“先就医后付费”,将传统的多个环节缩减到挂号付费、就诊完毕付费两个环节,节约付费等待时间。符合相关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获得不低于5000元人民币的就医专项额度“闪电秒批”,进一步缓解市民就诊付费压力。
“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的有益尝试,只是交行上海市分行以金融科技服务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行持续将“交银e办事”嵌入到“人民城市”建设进程之中,依托“一网通办”,上海市民同样可以享受电子证件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可以通过“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获得个人住房贷款抵押,极大程度降低办事成本。
2020年5月,上海市出台《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充电补助实施细则》,对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发生的充电费用,给予5000元“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贴”。作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贴发放资格的唯一银行,交行上海市分行仅历时24天便完成了相关系统改造等工作,并于5月29日提前上线,成功打造“绿能e充”品牌。
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下,交行上海市分行始终致力于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将群众的“点赞”作为推动产品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下一步,交行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数字化经营,通过强化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与科技中台能力建设,实现更广服务、更全经营、更轻管理,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红利,持续以数字化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金融科技新高地奋勇进发。
立足长三角
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首届进博会开幕当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众多长三角企业纷纷汲取进博会所带来的“养分”,而世界也以进博会为媒,加深了与长三角企业的联结。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在沪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交行上海市分行同样思考着如何发挥好“主场优势”,以数字化转型更深入地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之中,为长三角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成为交行上海市分行工作的重点。在以往,长三角各地存在明显藩篱,跨地区企业在业务联动、资金归集等方面存在壁垒,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现在,随着“同城化”的构建与金融科技的赋能,各种资源能够在长三角地区畅通无阻地流通,长三角各地实现了优势互补,企业也因此真正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红利。
近期,首个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冠名的金融机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获监管部门批准成立,标志着交通银行持续布局加码长三角区域的金融服务能级再提升。其中,“跨区域重大项目行内联合授信机制和异地抵押”格外引人关注。
“跨区域联合授信是对我们数据化转型的一次考验。在过去,银行较依赖企业的报表、审计等材料进行授信,周期往往比较长。但现在,有了大数据的赋能,企业物流数据、交易数据等都能够成为判断企业信用的依据,通过建立客户画像、搭建与运作风险模型,我们形成了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识别客户的能力越来越强,精度也越来越高,授信效率和效果也越来越好。”交行上海市分行公司部总经理严肃说。
为进一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大循环”,交行上海市分行创新推出“产业链金融”,一改过去“点对点”服务实体经济的传统模式。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服务范围延展至企业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用“金融活水”盘活整条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是中国交建旗下的核心企业,多次承建我国重大水运工程和民生建设工程。为满足其上游多级供应商融资需求,强化对中小普惠企业的金融支持,交行上海市分行在紧密围绕客户产供销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首次尝试与核心企业自建供应链管理平台系统对接,并高效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为上游多级供应商提供保理融资及相关配套清分服务,在践行“六稳”“六保”“输血”中小企业的同时,为核心企业减少后顾之忧。
据介绍,目前,交行正积极探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新的增长点。围绕生态绿色、养老医疗、科技创新、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特色产业与核心领域,未来,交行上海市分行将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创新,全力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