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文/栾吟之

未来城市形态将会怎样?它将成为一个有生命的、通过特定规则运行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充盈着感知人们需求的“眼睛”,空中传感网络、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以及融合协作的数字平台。道路与建筑高度智能,在捕获需求后即刻做出自主决策,调度城市系统以提供高效服务,从传统城市中的“人找资源”转变为“资源找人”……

这种构想正契合了上海“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于“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对数字化的发展部署。上海自2010年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至今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构建智慧城市、铺设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今,一场数字化大潮正袭向这座城市,作为2020智慧城市体验周压轴环节的上海城市峰会2020,也将进一步推动这股浪潮,为上海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提供全新的思考和策略。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脱颖而出

上海是在全国首个提出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城市,即便是放在全球来看,上海的城市“数字化”率,也属于第一阵营——

数字经济基础扎实:率先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实现5G城市全覆盖,上海已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3.14万个、5G室内小站4.98万个;上海市政府以及运营商和华为公司共同启动上海“双千兆宽带城市”加速度计划,从网络建设、应用赋能等方面提出了四大行动,目标到2023年底,实现本市重点区域5G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000M,5G用户渗透率达到70%,千兆用户达到百万级。

数字治理找到“牛鼻子”: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成为牵引,超过80%的事项已经可以“全程网办”。整合接入了公共安全、绿化市容、卫生健康、气象、水务等30多个部门的100多项基础数据,全国首家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正式启用,在全面数字化转型中上海城市管理已率先进入新阶段,用实时数据去直面“大城市病”。

在应用层面,数字生活“新体验”也层出不穷:在线教育、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满足了市民线上生活需求,携程、小红书、得物、晓黑板……各种土生土长的“沪牌”企业,合力共创的在线新经济火热发展,成为上海惠民举措落地的“最强引擎”。

就在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上海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这也是中国城市首次获得该奖项,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已经成为上海智慧城市的优势特征。

产业创新注入新活力

上海近期提出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内涵在于,这是整体性的转变,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推动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这是全方位的赋能,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进一步提升城市巨系统的运行效率、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这是革命性的重塑,以大数据深度运用为驱动,倒逼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深刻变革,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创造最具未来感的数字城市新体验。

今年“三十而立”的上海浦东,无疑给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最佳范本”。今年3月,金桥5G产业生态园开园,其中华为5G创新中心是华为全球首个以5G为主题的创新中心,将汇聚华为在5G研发方面最核心、最前沿的技术,通过华为上海研究所等机构向创新中心和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开展扁平化合作,加速实现5G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G创新产品。上个月,浦东张江发布“机器人谷”规划,依托张江人工智能岛,明年底前,浦东人工智能企业就将突破700家,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这是浦东六个“千亿级”规模“硬核”产业集群的1/6。预计到2025年,浦东将培育形成包括“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和“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建成包括10个大科学设施、1家国家实验室在内的重磅产业培育载体。

用“数字化”加速城市变革,上海不少城区正在发挥各自优势。从浦东的华为全球首个5G创新中心,到虹口的华为-上海5G+XR创新中心、长宁的“虹桥智谷”——华为联通人工智能科创示范中心,再到徐汇的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华为对上海的“量体裁衣”,并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及实践经验,带给这座城市,让联接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

以“全场景智慧”释放能量

以前,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强调某一领域、某一片段的数字化赋能,数字化应用“烟囱林立”、各自为战。但上海此番城市数字化转型,旨在充分释放数字化蕴藏的巨大能量,打造“全场景智慧”,让整个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进一步提升城市巨系统的产出、配置、运行效率。

什么是“全场景智慧”?华为提出:“全场景智慧是指面向城市、企业和行业等场景,通过5G、云、AI、计算等多种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创新产生的裂变效应,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让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更高、行业创造力更强。”

基于这些,华为提出建设“智能体”的参考架构。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表示,未来的城市智能体是一个有眼、脑、手、脉、心脏等整个的综合智能化载体,不仅有脑,而且有像机器视觉这样遍布全城市的视频监控系统,有发达的以AI使能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大脑,还要有以5G、网络为连接,让老百姓能感受到这个网络、感受到这个城市无所不在基础网络的骨骼和脉络,以大数据和智能超算为核心的心脏,将会用来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鲁勇认为,要真正发挥智慧城市的价值,既要有政府也要有建设企业和生产伙伴的投入,华为将在智慧城市的咨询规划、运营使能与运营工具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撑,协同政府、企业、伙伴、社会和民众共建智慧城市治理的大格局,本次峰会还将重磅发布“城市智能体”。

种种智慧应用,正在上海各个领域变成现实:在制造业,达索基于华为云、AI、5G技术,打造智能化作业平台,赋能中国制造突破传统瓶颈;在物流业,德邦携手华为云通过OCR技术,实现一秒识图高速取件;在医疗业,新华医院基于华为云,提高罕见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构建了个性化诊疗的精准医疗服务;在政务转型升级领域,华为助力上海一网通办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

未来,上海将立足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定位,通过在经济、生活、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率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