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抗“疫”战场显身手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记者 段吉雄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和弟弟已经很久没看见你了,我们都想你了!”3月8日,正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黄莲垭管控点值勤的罗磊又收到了9岁女儿发来的短信。看完消息,他感到一阵心酸。但来不及给女儿回电话,迅速又投入到工作之中。冲锋在抗疫一线

罗磊于2017年1月从部队转业到十堰市道路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工作。1月24日,大年三十,刚刚端上团圆饭碗筷的他接到单位通知,到黄莲垭管控点设卡值守。习惯了以命令为天职的罗磊立即收拾行李,告别妻儿老小,赶赴防控一线。

在黄莲垭管控点,罗磊的任务就是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手续检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一个班12个小时,仅符合通行条件的车辆达300余台,500余人,劝返的车辆和人员就更多了。管控点仅有一座帐篷供遮风挡雨,罗磊和同事们吃住都在这里,饿了就吃一桶方便面,渴了就喝上几口矿泉水。在这里,一值守就是40多天。

2月23日下午1时20分左右,一男子骑着自行车欲通过管控点。经询问,该男子称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骑车过来,准备到五堰上班。没有通行证明,没有单位证明,身份证也未随身携带。罗磊和同事们便劝他赶紧返回,向单位做好解释。该男子不理解,一再强调自己没有病。之后,佯装返回,却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强行闯过卡口往城区驶去。

“万一这名男子是病毒携带者,把病毒带入城区扩散怎么办?一定要追回来。”罗磊第一时间想到。同时,立即跳上执法车,开着警灯,用喇叭向骑车闯卡的人反复喊话:“请立即停下,不要强行闯卡,不要做违法的事。”

看到身后有执法车,听到执法人员喊话,男子放弃了骑车奔逃。在劝返的过程中,罗磊反复向他告诫了疫情防控期间强行闯卡的严重后果,并解释了有关设卡的规定。

“没想到管这么严,我对刚才闯卡的行为道歉,愿意主动返回去。”男子一边走一边承认错误。守牢自己阵地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复工在即,经常有大批职工集中从市区到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进行体检。黄莲垭管控点作为出入的必行通道,过往车辆和人员必须要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而如果处理不当,发生交通拥堵、人员聚集,就会发生交叉传染的危险。罗磊敏锐地觉察到了交通堵塞、查验过慢、人员密集、情绪失控、交叉感染等许多问题。

为避免在管控点堵塞,罗磊主动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对接,商量研究通行方案,制作登记表格,约定通行时间。经过反复沟通,制订了周密的管控点通行方案。由值守人员提前填写随车人员信息,待车辆到达管控点后集中进行点名、体温监测,从每人通过卡口约需一分钟时间缩短到两秒钟,既降低了病毒相互传染的风险,又避免了职工的焦虑情绪,还提高了通行效率。这种做法得到了东风公司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每一次对通行车辆和人群排查都关系疫情防控工作成败。我们管控点是进入市区的第一道防线,不能让全市人民的努力白费。虽然做不了像医护人员一样的

‘逆行人’,那就当好

‘守城人’。”罗磊告诉记者。

坚决打赢阻击战

2月19日中午,一名十几岁的少年背着书包来到管控点。经询问,他是一名初三学生,在市区外公家过年。由于疫情管控道路封锁,外公家条件有限,不能参加网上学习,眼看着解封还没有明确时间,但学习不能再耽误下去。无奈之下,他决定走回家。

罗磊看到该少年满头大汗,先按照程序在卡口检查登记,把他安置在帐篷里,给他泡了一桶方便面,并安慰他自己来想办法。罗磊知道,从黄莲垭管控点到前方六里坪卡点,中间有6公里左右,这之间没有公交车、也没有方便市民出行的其他车辆。眼下,只有等着有到丹江口方向的特殊车辆,让其搭乘车辆到下一卡点。然而,等了一个多小时,却始终没有车辆通过。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罗磊怕再晚了该少年晚上不能到家了,便和驻守的交警商量,决定用警车把他送到六里坪卡点,然后协调他们送少年回家。

“谢谢你们,回去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跟你们一样为人民服务。”离别之际,少年激动地对着罗磊和同事们说。

罗磊家中有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回家中,从正月三十离家后,他一人搬到茅箭区二堰街办彭家沟社区的老房子里住。把家中的一切都甩给了妻子,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作为一名军人,在战场上服从命令,勇敢顽强,坚决完成任务。在抗疫的战场上,我坚决守好自己的阵地,不打赢阻击战决不收兵。”罗磊坚定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