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印丽丹
自疫情发生以来,丹江口市浪河镇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排查管理,严格落实隔离措施,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防严控的同时,基层党员干部坚持换位思考、嘘寒问暖、跑腿代办、心理疏导,用爱心与细心赢得外地返乡人员和留观隔离人员的理解与配合,筑起了抵御病毒传染的温暖防线。居家留观人员有了“生活管家”
“喂,你好,是小金吗?我家的蔬菜吃完了,能麻烦你帮忙买一下吗?”2月12日早上7时30分,浪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金炜再一次接到了居家留观人员杨某的电话。20分钟后,金炜手提一大袋新鲜蔬菜一路小跑送货上门。“谢谢小伙子,真是麻烦你了!”接过蔬菜,杨某感激地说道。
为杨某送完菜,金炜又迅速准备好早餐,匆匆送到从武汉返乡被居家隔离的柯某某叔侄俩手中,吃着冒着热气的饭菜,两人会心地笑了。
“买菜送饭、跑腿代购、测量体温等一些平日生活上的小事,现在对于我就是每天的大事。”金炜说,他负责联系浪河集镇阳光小区居家隔离群众7户33人,每天要定时上门测量体温2次,详细记录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同时每天还通过短信、微信发送问候消息,与隔离群众聊天,介绍防控知识,用人文关怀和贴心服务化解他们内心的恐慌和因隔离而产生的压抑情绪。在金炜看来,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赢得大家的理解与配合。
在浪河镇,像金炜这样的“生活管家”还有一大批,他们分布在各个村庄、社区、楼栋,疫情面前,没有人计较个人得失,所有人都理性而不失温情地让留观隔离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外来客主动请战投身防控一线
“大爷,现在是非常时期,您在家里待着,最好别出门,有什么事您跟我说,我去给您办……”在浪河镇小店子村青石铺老街路边,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礼貌地劝返想要出门的群众。
这位志愿者既不是镇村干部,也不是党小组长,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外地返乡人员。今年40岁的周绪刚是上海一名餐饮行业的个体经营户,原本打算在老家陪父母过完年就返回上海,结果因为疫情防控道路封锁而无法出行。
随后,周绪刚主动到村里报到登记自己外地返乡信息,并如实告知自己的行动轨迹。在看到家门口有老人不听劝阻随意外出走动后,他又主动找到浪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到防控一线当志愿者,坚持每天在路口耐心劝返执意外出的父老乡亲,疫情宣传、防疫消杀、防控值守现场处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减少人员流动就是对抗疫的最大贡献。”周绪刚坦言,“是家乡这方水土把我养大,现在为家乡疫情防控做点事儿,苦点儿累点儿都值得!”党群齐心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过年好!大姐,我是驻村工作队员。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聚集、不串门……”2月6日,丹江口市自来水公司驻浪河镇土门沟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曾正军正和镇村干部一起入户调查健康状况。
宣传政策、摸排情况、防疫消杀……浪河镇以村(社区)为单位组成了由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队,对辖区城乡居民开展户户走到,逐人逐户摸清健康状况。建立2个临时党支部,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防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截至目前,浪河镇28个党支部全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重要路段设立3个卡口,45名党员干部参与防控值守。组建7个由70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集镇各包保路段、小区开展人员管控、疫情宣传、防疫消杀、志愿服务等工作。全镇10个村(社区)的全体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以及68名无职党员,积极带头在防控一线担当作为,成为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