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坚持绿色理念构建发展新高地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高速公路直通张湾工业园区。(资料图片)湖北精益高精铜板带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验产品质量。

通讯员申虎摄碧水蓝天的西沟乡黄土村。

通讯员谢熠摄特约记者赵尹“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日前,张湾区出台

《关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的决定》,坚持绿色引领、人才优先、开放共享、深化改革,以工业、服务业、农业、机制、环境等五大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聚焦五大创新领域,张湾区在金融扶持、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等方面精准施策,全面激发区域经济内生增长新动力。力争到2026年,该区初步建成创新驱动先行区。关

现代化工业体系点燃创新发展强引擎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科学建立技改项目库,引导社会投资向智能制造、质量品牌等关键环节和产业链短板聚集。支持企业扩能改造、提档升级,每年实施技改工业企业不少于30家、完成技改投资不低于20亿元。围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布局,全力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推动

“张湾制造”向“张湾创造”转变。

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坚持以打造“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狠抓企业品牌建设,培育100家优势企业、打造100个优质产品,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创新园区管理服务运行模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营造亲商、便利、高效的发展环境。

打造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围绕新技术推广、新材料运用、新装备研发,重点引进一批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入驻。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工业污染治理,突出通用技术创新突破,推进绿色升级攻坚,大力打造和培育绿色示范园区、绿色示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词新兴业态焕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健全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网上展示和销售中心,创新生活性服务企业经营模式,加快传统商贸企业向

“大数据思维+精细化管理+会员管理”转变。推动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关联产业抱团发展。

现代服务业激发活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高铁小镇、马家沟等五大片区商业综合体为依托,建设集商业零售、酒店餐饮、综合娱乐等核心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圈。建设汉江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打造

“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抓住闲置工业旧厂房改造契机,打造集文化创意、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加速。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

“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健全完善废旧产品回收拆解体系,延伸消费品工业链条。深挖汽车制造全产业链,打造多服务于一体的汽车市场。

新经济跨越发展。发展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工业旅游等文旅产业。打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形成人才、创业、科技、研发、孵化洼地,引入符合张湾特色的

“专精特新”企业入驻。实施

“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快大数据挖掘,创新营销方式。关词城乡融合注入创新发展催化剂

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对农村山地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量化配股。积极引进市场主体,规范创建村级股份制合作社并培育成为村级经济实体,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推行村级组织行政管理和市场经营相互促进。

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及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拉练考核机制,积极探索以产业为基础、以人才为支撑、以生态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以组织为保障的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文旅农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把城郊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动黄龙古镇、“七彩西沟”等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拓展“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经营方式及“农业+旅游+文化”营销方式,打响“消费扶贫”张湾品牌。关词产学研用锻造创新发展全链条

强化创新创业政策引导。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政策,提升创新创业科技内涵,发挥金融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创造潜能,创建张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引导创新创业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激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间合作。发挥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带领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创新集群。加大省级以上工业设计研究机构培育力度,实现产学研用共建。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大中专学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创新联动机制,重点支持获国家、省、市科技奖的项目科技成果产业化,制定创新人才股权激励办法,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完善技术市场体系,提升成果转化实效。关词人才环境营造创新发展强磁场

树立重视人才意识。引导确立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加大人才投入,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突出柔性引才,打破户籍、身份等条件限制,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

实行人才吸引机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机制体系,突出市场导向,加强人才政策统筹,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完善科技奖励评价体系,加大对科技贡献人员、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激励力度,吸引两院院士及其团队为张湾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并全力做好科研环境、生活补助等服务保障。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开展

“订单式”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

“张湾工匠”技能大赛,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