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太和医院疼痛科护士为患者抽血检查
记者 毛以国 李琳婕
当新冠肺炎疫情凶猛来袭,来自市太和医院疼痛科10名护士(护士长袁桂平,护士李敏、叶敏、任觉斐、韦雪梅、张风琴、张晓钰、王葳、曾丽、朱明杰)肩负医者使命,集体挺身而出,奔赴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她们,犹如一朵朵铿锵玫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绚丽绽放。她们的“逆行”之举在市太和医院广为传颂,同仁们都亲切地将这10名护士称为“战疫玫瑰”。
作为抗疫一线护士,她们不仅人美,心灵和行为也美!在疫情面前,她们是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但在家庭里,她们也是母亲、妻子、儿媳和女儿。战斗的背后有几多辛苦和劳累,战场上就有几多豪迈和坚定。袁桂平:主动请缨投身一线
“我早就报名申请到抗疫一线了,什么时候安排我上啊?”疫情发生后,46岁的袁桂平第一时间响应医院和护理部号召报名申请到抗疫一线。但,抗疫一线医护名单中始终没有出现她的名字,迫切希望能早日到一线参与抗疫工作的袁桂平焦急地询问医院护理部主任李龙倜,她得到的回复是“我们知道你老公是本院医生,孩子在上高三,所以原则上你作为后备人员,先负责好科室的事务,并照料好家庭。”
2月10日,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袁桂平终于被征召到该院感染科三病区负责开展抗疫工作。袁桂平告诉记者,感染科三病区主要负责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治疗和确诊。病区病例情况十分复杂,既有80多岁老年患者,也有十几岁学生患者;既有脑出血和癌症患者,也有孕妇。袁桂平和同事既要负责患者的医疗护理,又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还要进行心理疏导。袁桂平回忆,患者中有一个16岁高一女生,初到病区时,对病情的恐慌、离家的孤独、以及对学业的担心一度让她情绪非常焦虑,睡眠困难。护士们不仅悉心为她讲解病情,安抚情绪,帮助其坚定信心,还密切关注她的一切需要,为她准备好手机充电器方便她上网课,提供眼罩和耳塞、生理期用品……护理工作琐碎且繁忙,进入一线后袁桂平几乎没有时间兼顾家中诸事。袁桂平的儿子正处于高三冲刺阶段,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开始上网课复习。因为担心丈夫忙于医院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三餐,在临上一线前袁桂平采购了一大堆方便面和火腿肠,让孩子先将就一段时间。提起正在上高三的儿子时,袁桂平心中难免有些愧疚。
张风琴:耐心沟通细致入微
2月16日,张风琴离开1岁儿子正式进入该院感染科一病区参加抗疫。一次夜班时,她遇到一个因担心被传染拒绝进入病房的女患者,张风琴耐心跟患者介绍隔离病房的消毒流程、消毒时间和消毒方式,并告诉她只要正确佩戴口罩并做好防护就没问题,但患者还是不放心,反问她为什么穿防护服,张风琴再次耐心解释道:“病房是单间收治,一个病房只住一人,每天给患者发放口罩,病房每一个角落会定时消毒,可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医护人员因接触患者多,且要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所以防护更加全面。”患者总算进入病房。15分钟后,按照医嘱,该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到了,张风琴带齐物品正准备进入时,患者因担心被传染病毒,拒绝张风琴进入病房。面对这种情况,张风琴没有抱怨,她理解患者的担忧,并再次耐心解释:“您放心,我们每次进出病房前后都会用84消毒液喷洒防护服、清洗双手,操作时会在橡胶手套上再套一双一次性手套,抽血时会在患者胳膊下垫一次性无菌巾,每一个环节都会注意防护。”该患者这才放下顾虑准许她进入病房,此后面对各种治疗和检查,患者都非常配合。康复出院时,该患者对张风琴表达了谢意。李敏:身兼多职
守护患者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护士,但关键时期我必须上。”对于抗疫,李敏视为自己的职责。十堰交通管控后,网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铺天盖地,各地支援大军火速奔赴武汉,李敏坐不住了,她开始积极向院领导申请支援一线。2月5日,李敏如愿随市太和医院医疗支援队出征市第二定点医院。在病区,李敏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监测多名患者体温,记录数据并规范填入电子病历中。“在这里我不仅是护士,有时候还得身兼多职。”李敏说,夜班值守时,她需要随时为患者接水、送饭、发药、整理床头杂物,搀扶行动不变的患者。在治疗中,有些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等情绪,此时李敏需要成为心理咨询师与安全保障员。“不需要你拥有多么高精尖的护理技术,也不需要你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什么高深对策,只需要你静静地守护好每一位患者。”李敏说。
据悉,临上一线前,李敏一家三口开了个简短会议,明确各自分工:李敏上前线、丈夫后方支援、女儿完成学业。然后,李敏放心地上了战场。“想象中难舍难分的告别场面,在我们家就没上演。”李敏笑着说。曾丽: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今年43岁的曾丽,在市太和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已有25年,于2月15日进入医院感染科一病区工作。据了解,春节前老公和儿子已回武汉与亲人团聚,自进入一线至今曾丽只是偶尔通过视频电话跟他们见上一面。虽分离两处,但家人心态都非常好。“老公的厨艺突飞猛进,有时会给我发来不少美食视频。”曾丽笑着说,只是偶尔想起正在上网课的儿子,不免担心他的学习生活是否习惯。
工作中,曾丽主要负责隔离病区患者护理工作,虽然面对的是新冠肺炎患者,又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但这对于有25年经验的老护士来说仍然驾轻就熟。“只要专业和用心,工作中的问题基本都能解决。”如今大家谈“疫”色变,其实患者心理压力有时远远大于身体疾病。曾丽说:“患者长期一人与病魔斗争,心理上肯定会感到很无助,此时我们不仅要安抚患者,还要及时跟医生沟通,保证医生全面掌握患者信息,以便后期诊疗时患者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最佳状态,加快康复时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护理工作细致入微,2月28日曾丽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我觉得非常有职业成就感,因为我的付出和真心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期待的美好医患关系。”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护士任觉斐、韦雪梅是两位年轻妈妈,疫情面前她们毅然前往一线,每日包裹着厚重的防护服细心照料患者;张晓钰、王葳作为科室年轻的护士,家里的独生女,坚定地表示“90后长大了也要保护祖国”;护士叶敏是第一批进入市第二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医疗支援队员,在白夜颠倒、近乎极限的挑战中,她始终保持乐观心态,鼓励同事,安抚病患,像冬日的暖阳;护士朱明杰在抗疫一线轮换下来后,再次要求继续到一线奋战……
而市太和医院疼痛科医护人员之所以能在前线安心工作,也与医院后方的支持密不可分。据悉,近年来市太和医院一直致力于推行磁性护理,院领导和护理部磁性关爱一线护士。在此次抗疫工作中采取弹性排班模式,实行轮休制,避免疲劳作战;为护士注射胸腺肽注射液、发放奥司他韦口服药、奶粉等,增强免疫力;发放减压敷料和洁悠神长效抗菌喷雾,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积极开展“阳光天使”心理疏导,保障一线护士心理健康;及时提供牛奶、水果、饮品、熟食等,加强营养。而一线护士及时将磁性关爱传递给了病人。正如袁桂平所说:“只有凝心聚力,实现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才能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悔……”市太和医院疼痛科的抗疫护士们在磁性护理的感召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初心与担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