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军魂筑牢抗疫墙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茅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成(中)与一线工作人员商讨工作事宜医学隔离观察点收到诸多的感谢信茅箭区大川镇成立民兵巡逻队参与疫情防控和宣传

文/图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刘洪良

时下,全民抗疫发起总攻,茅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承担起全区8个隔离观察点、上千名隔离观察人员的防控重担。“必须以军人的钢铁意志守好这‘八大关’!”茅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全区退役军人发出召唤。

“若有战,召必回!”

茅箭区退役军人们迅速向一线集结。不止在“八大关”前,入户摸排、疫情宣传、运送物资、爱心捐款,抗击疫情的各个阵地上都有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

冲锋陷阵勇担当

8个隔离观察点、上千名隔离观察人员,人数多、人员情况复杂,上至七十多岁的花甲老人,下至出生仅7天的婴儿,管理难度大;体温测量、24小时病情监控、住房环境的消杀防疫、早晚餐食的配送等事无巨细……

“让退役军人对人民群众的关爱进得来,让病毒出不去更进不来!”茅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成勉励全体参战人员。为了做好管理工作,王成常常与同志们一起工作至凌晨两三点。嗓子哑了,他也要把政策和工作给同志们讲透;身体透支了,他也要把各项工作安排到位。作为一名曾在医疗系统工作二十多年的

“老兵”,王成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前往茅箭区防疫指挥部医疗组负责密接人员的隔离和管理工作。由他起草并制定的某酒店医学观察点工作运行办法,成为茅箭区后续各个医学观察点的操作范本。为了解决密接人员回家难、转运慢等问题,他积极对接张子顺、刘进、刘义国等三名退役军人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车队,每天在观察点待命,军队式管理,随叫随到,优质的服务得到大家称赞。铁汉柔情筑防线

疫情发生后,茅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全局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与街办社区干部组成工作专班,积极完成入户摸排、社区值班、电话回访等各项任务;积极发挥区、街办、社区

(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的作用,100多名退役军人系统工作者深入联系点社区、村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疫情宣传和舆论工作;辖区各地成立退役军人突击队、先锋队,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模范先锋作用,与退役军人一道筑牢

“生命防线”。

主动出击,他们既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也是退役军人。雷大勇因交通管制,步行36.2公里返回工作岗位;徐超连续奋战15个日夜,转移密接人员150名至医学观察点;赵昊日均运送医疗物资500件,接送工作人员百余人次……他们战斗在最危险的医学隔离点,每天工作达15个小时以上,平均一天接打上百次电话,核对留观者身体状况及生活保障要求,他们无所畏惧,始终坚守。

社区一线,他们是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茅箭区五堰街办南街社区退役军人曹京,从1月24日至今,坚守在防疫一线。从消杀防疫、测量体温到代购蔬菜,一天在外工作超过14小时,毫无怨言;90后女退役军人徐明秋,主动向社区请缨帮辖区居民代购生活必需品和药品。老年人不会网上购物,她每次入户时主动询问老人的药还够不够吃,需不需要帮忙买,在帮助买到急需的药品后又第一时间送到老人手中,还为他们送去免费的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物资;茅箭区武当路街办三桥社区退役军人赵国银,虽已63岁,得知社区急需防疫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报名,白天协助值守路口,负责人员进出登记,测量体温和消杀工作;入户测量体温时,挨家挨户敲门,展现了一名老兵本色……在茅箭区,像这样的退役军人志愿者还有很多。慷慨无私显大爱

疫病无情,大爱无疆。除了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外,茅箭退役军人积极进行爱心捐赠,用爱心为一线人员提供一份保障。十堰最美退役军人梁大朝在得知疫情后,第一时间捐款2万元和大量医疗物资,为茅箭区送上急需的医疗物资和消毒设备,缓解了抗疫一线医护物资匮乏的局面;省“最美退役军人”赵军向茅箭区卫健局捐赠防护服、医用手套、消毒液、一次性口罩等物资,为抗击疫情提供无私的援助;远在外地的退役军人柯玉意,得知家乡十堰的疫情后,第一时间委托身在十堰的弟弟向我市捐款,展现了一位老兵对家乡的牵挂之情;辖区调水源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秋葵、湖北航亚公司法人余少敏,作为退役军人企业家他们分别向市慈善总会和防疫一线捐赠5万元和2000公斤消毒液……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是退役不褪色的军人,都是“疫”路逆行、勇战疫情的人民战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