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起吴老师,人人竖起大拇指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吴新云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记者 张潇潇

通讯员 余静 夏美玲

开垦菜地,改善山区孩子伙食;在教学点增设幼儿园,让适龄幼儿就近上学;积极争取资金,购置完备的生活用品,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用父母般的爱心呵护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在竹溪县县河镇明家湾教学点担任校长两年间,吴新云以真心和用心赢得了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吴校长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办好跟孩子相关的每一件事,切实为百姓解决困难,我们给这个校长打满分!”提起吴新云,竹溪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琪竖起大拇指点赞。化悲痛为力量,他扎根乡村教学点

吴新云从教42年,曾先后在县河镇黄沙学区中心学校、富溪学区中心学校

(现已撤并)担任校长,备受当地人尊敬。

2006年,吴新云的儿子突然失踪,苦苦寻找半年沓无音讯。

“孩子成绩好,又听话,怎么就突然不见了……”谈起此事,吴新云眼眶中噙满泪水。他回忆说,儿子的失踪,让他陷入自责与悲痛,他决定辞职寻找孩子。主管领导开导他:

“作为一名党员,在困难面前你就这样意志消沉,你对得起失踪的孩子、对得起党和人民吗?”这番话让他深受触动,重新拾起了信心。

2007年,吴新云来到县河镇明家湾教学点,负责德育、安全、后勤等工作。带着对儿子的思念,他把学校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着。

明家湾教学点办学条件差、教师结构老化。吴新云在这里的10年间,换了4任校长,学生由100余名减少到40余名。2017年,58岁的吴新云担起校长重任。其后,他用2年时间的实干,让这所乡村教学点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改善寄宿条件,让孩子们舒心住校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的聚集地,也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薄弱环节。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要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其中,特别要求寄宿制学校消除

“大通铺”现象、配备食品加工加热设施,实现

“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椅,吃饭有食堂,睡觉都有一张床”。

“这里洗澡暖和、吃得好,还能学到知识。”8岁的住校生明燕说。据吴新云介绍,硬件设施的改善让家长更放心把孩子放在学校,很好解决了儿童留守问题。尤其对贫困生而言,学校条件比家里还好,家长能放心外出打工挣钱。

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吴新云发现很多孩子一周不洗头不洗脚,尤其是夏天,孩子们身上总有异味。为解决孩子们洗澡问题,他多方申请资金和物资扶持。通过县民政局牵线,德国克诺尔驻上海分公司为明家湾村小学捐赠空气能、热水器等设施。从此,孩子们在学校告别了没有热水用的日子。即使是放假了,他们也愿意在寝室洗完澡再回家。

如今,周边村子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教学点,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我在这里长大,见证了它曾经的辉煌。只要我们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学生在这里感到快乐,感觉像自己家一样,他们就愿意留下来,家长也会认可我们。”吴新云说。

变荒地为菜地,让孩子们吃上新鲜菜

“以前,教学点食堂的蔬菜都是从城里买,教学点没有运货车,离城里又远,孩子们常常吃不到新鲜蔬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吴新云一直在思考。

2016年,吴新云望着校园周边的空地,心里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把荒地变农田,孩子们就能吃上新鲜蔬菜了。”次年春,他号召教学点全体教师,撸起袖子、扛着锄头,开垦荒地,播下蔬菜种子。如今,教学点周边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全都种上了蔬菜。

吴新云介绍,他将菜地划分成5个劳动实践基地,每名班主任包保一块地,利用每周劳动课时间,带领学生种菜、除草,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每周劳动课,孩子们都兴致盎然,拿着小锄头有模有样地种菜,很多懒散的学生变得热爱劳动了。”提及此事,吴新云满脸笑容。五年级学生腾宇的家长说:“娃子在学校比在家里吃得还要好,我们把娃子放在学校很放心!”

“既然担起了责任,就要把事做好。”吴新云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陪寝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教学点的空气能、太阳能等设施安装在男生宿舍楼顶,而陪寝的教师就住在宿舍顶楼。夜深人静时,上水、烧水的噪音让人无法入眠。

“孩子们晚上没有人照看可不行。老师们晚上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的教学!”吴新云心痛孩子,也关心陪寝的教师。为此,他经常替换陪寝的教师。时间长了,吴新云的脑子里即便是在白天,都充斥着热水设施运转的噪音。但他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反而说:“我是大家的家长,这是我应该做的。”

用心关爱学生,把孩子当成自己孙子

“我孙子从小没享受过这样的照顾,吴校长对他太好了,就像他的亲爷爷!”该校学生小伟的奶奶提起吴新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小伟自小跟着奶奶生活,其身体弱,又矮又瘦,且患有自闭症。两年前,小伟从学校六年级毕业,吴新云帮助他进入县特校读书。小伟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奶奶年迈无力。吴新云发现这一问题后,只好将其接回教学点,由自己照顾。

每周放学、上学,他都去接送小伟;普通孩子准备一床被子就行,吴新云特意为小伟准备两床被子;晚上睡觉,吴新云要陪着小伟,等他睡着,帮他掖好被角才放心离开。照顾小伟比照顾其他孩子花费精力多,但吴新云从未有丝毫嫌弃之情。

如今,小伟在吴新云的呵护下,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学会了自己打饭、上卫生间。课间活动时,他总爱围着吴新云转。下课后,他经常在办公室门口等着吴新云,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就像我的孙子,我苦点累点没关系。”吴新云说。吃饭时,吴新云喜欢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怕低年级孩子被烫到,他把汤打好端到孩子面前;夜里,有孩子感冒发烧了,他立即送其到医院,生怕孩子有闪失;周五放学,他总是把最后一个孩子送走才放心离开。

去年9月,负责送孩子回家的面包车在路上抛锚,4名孩子被困在半路,吴新云开车行经22公里,把孩子送到各自父母身边,等到自己回家,已是深夜;去年10月,六年级学生张欢、明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吴新云十分欣慰,自掏腰包购买新衣服奖励他们。家长们对吴新云有着一致评价:他更像孩子们的爷爷,用自己的臂膀保护着每一个孩子。

如今,走进明家湾教学点,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活泼、快乐、健康的孩子是最美丽的风景。曾经缺少生机的乡村教学点,在吴新云两年的精心“栽培”下,已成为孩子们的幸福家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