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情系民生绘新篇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2019年初举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全省人社扶贫现场推进会在郧阳区召开围绕产业扶贫开展技能培训为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开展“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为企业发放技能提升补贴扎实开展“双千”活动,深入企业走访,现场解决问题现场兑付企业拖欠的农民工工资举办十堰市第四届“车城状元”技能大赛

记者 李强

通讯员 梁长安

马侨=这是润泽民生的一年,就业创业增量提质,社会保障稳步推进;这是开拓创新的一年,人才活力充分释放,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这是改革深化的一年,“三化六型”加紧创建,人社改革蹄疾步稳……2019年,市人社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抓要事、攻难事、办实事,创新之风扑面,改革之举频出,交出了一份沉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撑起“就业伞”

就业创业提质增量

就业援助活动密集开展。2019年,全市共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275场,提供就业岗位27.5万余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8%。

失业保险功能充分发挥。全年发放失业金4367.65万元。对977家企业实施稳岗政策,发放稳岗补贴3279.74万元,累计为67家企业994名技术工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63.35万元。

圆梦车城计划稳步实施。实施“我选十堰·圆梦车城”计划。全市正式接纳到岗大学生1650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7.54%,建立实习实训基地318个。

返乡创业工作大力推进。全市返乡创业3363人,完成目标任务112%。共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4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亿元,扶持创业7194人,带动就业25770人。房县成功申报为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县,十堰汉江绿谷生态旅游体验区成功申报为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园。

资金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开展公益性岗位专项整治,共整治问题106个,涉及资金81.06万元,确保就业资金安全。织牢“保障网”

民生雨露润泽人心

严格落实降率调基政策。2019年,全市累计降低社保费4.2亿元,其中,市本级2.7亿元。

参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4.2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3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2.89万人。发放社保卡325万张,开通电子社保卡33.56万张。

工伤保险统筹稳步推进。印发《十堰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扎实开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受理完成2255件工伤认定案件,1442人次劳动能力鉴定评审。

扎实做好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每季度分析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对基金结余不足以支付三个月养老金待遇的县市区及时预警。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专项检查,确保所有问题见底清零。盘活“人才棋”

引才育才释放动能

全力做好高端人才引进。2019年,深入开展“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北京4位院士、30名专家深入我市企事业单位,解决各类技术难题92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6个。推动出台《“武当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发布了2019年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

扎实做好岗位招聘工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与聘用工作的意见》和

《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破格竞聘试行办法》等系列文件,有效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全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634人。各类人事考试安全有序开展。去年共组织考试13场,共22834人参加考试。

切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双贯通等系列政策。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车城状元”技能大赛。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完工。

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推荐。共推荐7名“省突”“省贴”专家。开展了第九届市级优秀人才评选,评选出100名市级优秀人才。当好“稳定器”

劳动关系日趋和谐

开展劳动保障动态评价。2019年,共评价A级企业428家,B级企业15家,对外地企业作出意见632家。我市“15333”企业诚信动态评价体系的经验做法被《湖北日报》报道。

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开展根治欠薪夏季行动和冬季攻坚专项行动。共检查在建工程项目231个,化解欠薪案件18起。

公布劳动保障违法企业。分批次依法将18家用人单位列为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单位,并在市内主流媒体平台予以公布。全市共查处欠薪案件260起,为482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138.18万元,按期结案率100%。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调解仲裁不断规范。全市仲裁收案1432件,结案1386件,结案率96.9%,调解成功率67.69%。同时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建设。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93%,签订集体合同3313份。紧握“改革剑”

人社改革蹄疾步稳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2019年,下放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和卫生技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权。全面推开从教30年乡村教师中级职称专项评审工作,这一做法被《人民日报》关注点赞。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职称评审,共有58家企业1300余人参加评审。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40项无谓证明事项,取消和下放6项审批事项,疏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人社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省定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贯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创建“三化六型”人社机关。以“三化六型”人社机关创建和行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牢抓实党风廉政建设。“时时政治、事事民生、人人窗口、天天考试”理念深入人心。做好“服务官”

立足大局实干担当

就业扶贫开展扎实有效。2019年,全市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3.79万人,贫困人口新增就业6.8万人。劳务协作输出贫困劳动力1.2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193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就业3.35万人,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2.28万人。

社保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符合代缴政策的未脱贫人员33.37万人应代缴保费3337.6万元已全部到位。全市建档立卡人员享受城乡居保待遇人数为20.54万人。

驻村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扎实开展“户户走到”活动,实施危房改造59户,安装路灯67盏,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樱桃特色产业,落实产业奖补资金5万元,新建樱桃种植示范园40亩,带动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发展樱桃500亩。

人社政策宣传不断强化。通过在市内主流媒体开设人社政策解读专栏等形式,全方位宣传解读人社政策,不断提高群众对人社政策的知晓率。全年在主流媒体上发布宣传稿件400余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