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凝聚合力向贫困宣战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乡村如画

通讯员陆龙和摄茶叶产业蓬勃发展

特约记者朱本双摄通讯员袁斌核心提要

竹山县作为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主战场,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和拓展抓党建促脱贫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6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4.8万户1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综合发生率由2014年的36%降至0.04%。4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湖北省2019年贫困县退出公示,竹山县等17个县市区拟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筑牢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思想根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驻村扶贫一线,我们真切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引作用。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好、理解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干事创业才有遵循和底气。”竹山县委组织部驻双台乡关沟村第一书记黄治保说。

关沟村是双台乡西北部的一个偏远山村,几年前村上还没有一栋楼房,存在贫困人口素质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成本高、扶贫开发难度大以及扶贫投入不足等问题。对此,一般的发展模式、扶贫手段难以有效带动该村发展,必须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和模式,调整扶贫开发战略、政策和措施。自2015年县委组织部对口帮扶关沟村以来,驻村工作队会同村党支部,坚持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实行“村党支部+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管理,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引导群众以产业补助资金、土地流转等方式入股扶贫产业,让贫困户享受扶贫产业带来的红利。2019年底,该村24名贫困群众领到了香菇基地6万余元工资和分红。

方向对了,信念坚定了,就不惧山高路远。竹山县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决胜脱贫奔小康。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念、汇聚力量,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在推动脱贫攻坚中让党旗飘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扶志”“扶技”“扶能”“扶智”相结合,扎实推进“5+1”行动素质提升工程,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开发民力,激发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锻造引领脱贫靠党建的责任链条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党中央“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竹山县建立和完善了县“四大家”领导全覆盖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以县为统筹、乡镇为战区、村为阵地、组为网格、户为目标,组建17个乡镇片区指挥部、239个村级指挥所和驻村小分队,43名县级领导分片指导、分兵把守。组建成立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健康扶贫等“一办十九组”,各小组均由县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及时会商研判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中央扶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竹山落地生根,竹山县同步出台制定了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战役实施意见》《竹山县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竹山县产业扶贫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配套完善了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光伏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完善了健康医疗、教育就业、金融保险等系列文件,启动了“五个一批”工程,落实“十个到村到户”举措,全面推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领导干部年度扶贫工作述职报告和扶贫工作审计巡查等工作措施,推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及时会商研判交办等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分层分类制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以及各领域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解决了党建促脱贫工作“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党委书记述职重要内容,把述职评议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价的重要依据。

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逐级签订军令状、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各行业单位立足部门职能,做到了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夯实党建引领脱贫的基层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基层一线。竹山县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着力夯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基层基础。

瞄准靶心,选派精锐驻村。牢固树立“好人好马上一线”的鲜明导向,坚持“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的标准,从各级机关选派精兵强将驻村帮扶。选派239名驻村第一书记、426名优秀机关干部组成239支驻村工作队到村任职。国家烟草局、省卫健委、中国地质大学等13家国家、省、市单位对口帮扶,103家非公企业与83个贫困村对接开展社会扶贫,各包保责任单位安排专项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形成齐心合力决战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做实产业,增加集体收入。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贫困村的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扶持,强化监管,典型引路,推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按照“车间进村社、岗位入农家、门口能就业、在家可挣钱、老人有赡养、小孩能照料、劳力有事干、收入稳增加”的总体思路,采取“园区企业联建、产业转移新建、能人返乡创建、乡村艺人共建”方式,深入开展“3310”工程,建成电子加工、手工编织、服装加工等扶贫作坊、扶贫车间,带动就近务工就业。同时,学习借鉴“塘约”模式,引导村党支部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发展以茶叶产业、劳务经济和乡村旅游为主的合作经营。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竹山县打造了文峰乡太和村、擂鼓镇枣园村、宝丰镇龙井村、官渡镇桃园村等一批示范村。

建强堡垒,引领乡村振兴。坚持“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理念,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培养、监管和激励机制,扎实组织村两委换届,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和村干部候选人县级联审工作机制,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通过优化调整村党支部书记,注重从致富带头人、返乡能人、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发展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选拔并培训在岗锻炼村后备干部。同时,以县委党校为依托,坚持把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抓手,采取集中授课、赴外观摩、专题铺导、田间课堂“套餐式”教育培训,着力提升村干部带领发展产业、服务脱贫攻坚的能力。

擂鼓镇董家沟村曾是一个信访矛盾突出、基层组织涣散、扶贫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增收渠道匮乏等问题突出的重点村。围绕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竹山县采取由1名县级领导和1名乡镇领导包联,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1名第一书记帮扶,并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包点指导的措施,在全面“把脉会诊”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围绕“党建+”思路,对标施策推进整改提升,以“矛盾诉求化解、精准扶贫入户、干部作风整训、集体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为抓手,帮助该村实现由后进村向先进村转变。

在提升软实力的同时,竹山县切实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把群众吸引到党的基层阵地和村党支部周围,坚持把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素质提升基础性工程来抓,全面提档升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近年来,集中统筹资金1250万元完成了25个边远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争取省委组织部划拨280万补交党费定点支持24个边远村完善配套设施。整合扶贫、民政等多部门建成“多务合一”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54个。规范管理服务,坚持建管并重、以用为本,积极开展党员培训、家风宣教等活动,充分利用村级广播、显示屏发布各类便民信息。开展“有困难找支部,需办事找干部”活动,切实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党员精神面貌振奋,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突出检验党建看脱贫的考核导向

脱贫攻坚一线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既是干部增长见识、磨砺才干的“大熔炉”,也是考察识别干部工作作风、素质能力的“试金石”。“千盏灯火收眼底,万家忧乐系心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竹山县率先在全省建立并完善

“巡村访户”制度,在全县范围全面开展“户户走到”活动,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全县党员干部按照身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五到”要求,以扎实的作风和行动进村入户、挨家挨户与群众交流感情、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真正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帮扶工作得到群众认可。43名县级领导带头,近万名干部巡村访户,累计走访10万余户,其中贫困户4.8万个,入户率达到99%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对县、乡两级领导巡村入户情况实行周报告、月通报,督办工作落实、推动作风转变。通过走进基层、走进农户、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走访,摸清贫穷原因,掌握实情,及时发现、提前预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切实把各项帮扶举措精准落实到位,有效地为贫困群众“解心病、治穷病、防未病”,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为发挥出攻坚力量的最大效应,竹山县“对症下药”,落实落细组织保障,着力用好服务、管理、协调、考评“四位一体”综合平台,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一起抓,以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催生动力,以强有力的问责追责划清底线,不断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正向激励,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竹山县委县政府为激发干劲、激励干部,制定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的实施意见》,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抚恤救助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构建了政治、经济、情感激励“三位一体”关爱体系,提振干部精气神。树立在脱贫攻坚战场建功立业的良好导向。将党建责任与脱贫目标相融合,让“干与不干不一样”。该县将驻村干部半年考核、年度综合考核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不占用派出单位名额的情况下,给予县直部门驻村干部“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荣誉。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识别和使用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发现干部的重要平台。

反向问责,督促干部履职尽责。强化严格日常监管,严格执行食宿在村制度,制定驻村干部请销假审批制度,确保全职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出台了《竹山县驻村干部召回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对驻村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夯实驻村干部的工作责任,督促驻村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对工作不力、健康状况较差的驻村书记和扶贫干部予以召回,同时,全面落实纪检监察监督责任,五年来,累计问责1119人(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33人,组织处理786人,有效发挥了警示教育作用。

脱贫攻坚,关键在党。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时期,竹山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走好“最先一公里”到打通“最后一公里”,再到坚决切断返贫“后路”,他们始终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闯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确保共同富裕的大道上,一个都不能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