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以国
通讯员 王波 丁娟
9月1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分析平台发布全省各市州年报情况一览表,我市2019年度应年报公示企业54109户,已年报公示企业48443户,年报率89.53%,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二,企业年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曾经的“老大难”到如今实现争先进位的逆袭,企业年报工作也反映出市市场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取得的实效。定目标
“跳起来摘桃子”
市场主体依法按时年报,是信用监管和社会共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在部署企业年报工作时明确年报率不低于85%的“硬杠杠”,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自主申报年度报告,向社会公示公司股东、资产状况等信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和检验。
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市企业年报工作曾一度是个“老大难”,存在企业自主申报不积极、“僵尸企业”存量大、工作进度参差不齐等问题。2019年,市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时,正值年度企业年报工作启动,如何确保完成企业年报既定工作目标,实现争先进位的“逆袭”?该局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随后将企业年报工作列为重要议题,在首次召开的党组会上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对全市企业年报公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进行分析研判,并迅速确定工作目标,制订工作推进方案。
“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和干劲,力争全市企业年报率不低于90%。”该局党组成员形成共识,把企业年报作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任务和夯实信用监管基础的有力抓手,紧盯目标任务,下定决心打赢企业年报公示逆袭战。强措施
撸起袖子加油干
企业年报是自主行为,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场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如何解决这个“拦路虎”,市市场监管局以提升市场主体履行年报公示义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紧盯企业负责人、工商联络员等重点人群,采取电话催报、上门催报、开展企业联络员培训等多种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扩大社会覆盖面和知晓率。
疫情期间,该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年报工作推进,专门制作了“企业年报填写指南”微传单,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让市场主体不出门、不跑腿“宅家填年报”,逐步提升企业年报率。
为强化责任落实,该局按照目标导向、责任倒逼、任务到人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市局科室、县市区局、基层所责任分工,坚持实行企业年报每周通报工作制,每周通报工作进度和排名,实时掌握年报动态信息,适时督促年报推进进度,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目标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该局加大业务工作指导力度,成立企业年报工作督导指导组,深入10个县市区宣传年报工作政策、了解各单位年报工作进度,对年报工作存在问题与县市区局共同研究解决,统筹推进全市年报工作。求实效
力争“弯道超车”
“长期未年报被列入企业异常名录的大多数名存实亡,严重影响了全市社会信用环境,只有通过清理‘僵尸企业’,挤掉市场主体水分,才能使市场主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市市场监管局登记监管科科长张慧清介绍,在推进企业年报工作中,该局集中力量对长期未经营企业,特别是连续3年未年报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重点开展核查工作。
按照“唤醒一批、规范一批、吊销一批”的目标,该局着手建立完善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的强制退出机制,专门制定出台了
《十堰市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批量吊销操作办法》,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吊销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从统一立案、调查取证、核审告知、处罚决定、结果录入、案卷归档6个环节进行规范,依法做好清理吊销和引导注销工作,对有信用修复意愿的企业,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操作指导,引导企业依法履行公示义务,及时移出异常名录,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数由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4.54%降到7.57%,目前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列入率全省最低。
自2019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清理规范企业15997户,其中清理吊销企业10899户、规范移出异常名录企业4082户、督促注销企业1016户,通过全面清理“僵尸企业”,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