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俊青(左二)察看草莓大棚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俊青(右二)了解贫困户务工情况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支持香菇产业发展记者毛以国通讯员严静履行大行担当,助力脱贫攻坚。
自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以来,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总行党委战略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初心、强化使命的首要政治担当,定点扶贫全力以赴、产业扶持风生水起、金融服务精准有力,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定点扶贫全力以赴 “中国银行十堰分行驻村工作队不仅帮我谋划了产业,还为我们合作社贷款,帮助联系蔬菜销路,他们是真心实意帮扶我们这些贫困户脱贫致富。”陈德玉是张湾区柏林镇鲍花村五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缺乏技术和产业,一家5口人一度生活贫困,居住的也是土坯危房。中国银行十堰分行扶贫工作队入驻该村后,积极帮他谋划种植150亩漆树和近100亩蔬菜,扶持他于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
随后,陈德玉牵头成立十堰堰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担任负责人,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期间,中国银行十堰分行驻村工作队又积极为合作社牵线搭桥,帮助合作社蔬菜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销售。2019年,陈德玉带领合作社投资近30万元兴建油坊,资金困难之时,又是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及时为其提供产业项目贷款15万元。今年4月复工复产后,油坊正式投产,截至目前销售额已经达到60余万元。随后,陈德玉利用油坊收入又种植40亩草莓。目前在鲍花村,通过堰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分红和务工收入的贫困户共有59户。
鲍花村是中国银行十堰分行的定点帮扶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473人。多年来,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该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不佳、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以外出务工为主。中国银行十堰分行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后,帮助村两委确定“产业发展促增收、美丽乡村促旅游、民生保障夯基础、精神扶贫增活力、稳定就业解民忧”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帮扶该村于2018年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鲍花村脱贫只是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前,中国银行十堰分行与其他市直单位共同帮扶竹溪县水坪镇金铜岭村。2016年根据国家帮扶工作政策,该行及下辖各支行分别在张湾区、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郧阳区、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神农架林区8个区域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驻村帮扶开展以来,中国银行十堰分行累计派出工作队员27人次,目前驻村工作队员15人,其中担任第一书记4人;累计投入现金80多万元,购买各类帮扶慰问物资60多万元;驻村帮扶的8个贫困村421户129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出列。多年来,中国银行十堰分行扶贫工作队和队员分别获得全市“扶贫先进工作队”、竹溪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总行“金融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产业扶持风生水起“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村民顾家挣钱两不误”。2019年6月30日,对于房县红塔镇邓营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中国银行房县支行在该村引进的制鞋扶贫车间正式开工。
本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中国银行房县支行积极探索“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以企带村、村企互动”的产业扶贫模式,主动联系爱心企业,促进扶贫车间落地邓营村。扶贫车间开工后,首批进厂上班的员工达6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2人,辐射邻近5个村,真正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员尤其是贫困家庭人员就地就近就业难题,形成“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农户、乡村、企业的互利共赢。
“在中国银行神农架支行的帮扶下,我们通过发展产业摆脱了贫困,日子越来越好!”神农架林区宋洛乡盘龙村是中国银行神农架支行的定点帮扶村。神农架林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孕育了大量野生中华小蜜蜂,该行依托这一优势,鼓励扶贫村的村民发展中华小蜜蜂养殖,并通过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建设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等方式,让他们稳定增收。2019年,盘龙村养殖中华小蜜蜂的贫困户达180户。邓成付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在房前屋后摆放蜂箱养殖蜜蜂,年收入达5000元。
依托盘龙村的资源优势,中国银行神农架支行还在该村发展林下产业,套种柴胡300亩、金瓜300亩、党参100亩等,全村产业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
“送钱给物”的救济式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而“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则可以变“输血”为“造血”,不仅能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更能使其搭上致富快车奔小康。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将产业帮扶作为贫困户增收之本,多措并举织密产业扶贫网。
自2016年起,该行就以郧阳区、房县作为试点,累计向两地蔬菜种植户和中药材种植户投放分期资金近1600万元,成功探索出一条“银行+核心农业企业+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郧阳区,该行通过提供福农分期授信600万元,帮助梅铺镇大坪营村发展订单农业,成功促成渝川食品、大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该村农民达成三方种植收购合同,首季种植的90亩“克拉豆角”单季即为该村农户增收近30万元,仅此一项就带动30户1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在房县,该行与神农本草中药饮片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担保,为中药材种植农户发放福农分期资金1000万元,惠及种植大户近50户,同时依托种植大户带动近400户村民发展产业。
在中国银行十堰分行的全力帮扶下,果蔬种植、渔业养殖、光伏发电、木材石材加工、中药材育苗等各项产业在广袤的十堰乡村遍地开花,为扶贫注入了无限动力,让贫困群众
“腰包”越来越鼓。金融服务精准有力“你种植的香菇又快到采摘期了吧?如果有资金需求,可随时跟我联系。”王敏是郧阳区杨溪铺镇财神庙村香菇种植基地种植大户。2018年,在中国银行十堰分行郧阳支行的支持下,她投资30万元发展香菇产业,并加入村里的香菇种植合作社,每年种植香菇收入达5万元,可带动30名贫困群众就业。在发展香菇产业过程中,中国银行十堰分行郧阳支行积极关注她的资金需求,及时提供金融服务。
据悉,为全力支持郧阳区香菇产业发展,精准落实金融扶贫政策,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党委于2018年5月成立工作专班,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领导也靠前指挥,为郧阳支行推出的香菇产业
“益农贷”开辟绿色通道,最终确定
“政、银、保”三方合作共担风险专项扶贫贷款模式。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在郧阳区投放香菇产业
“益农贷”专项扶贫贷款144笔,金额6303万元。2020年又累计向郧阳区昌鑫生态有限公司提供产业扶贫贷款1.3亿元。通过投放扶贫贷款,扶持郧阳区香菇产业做大做强。
中国银行十堰分行不断创新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形成
“扶贫小额信贷”“香菇贷”
“袜业贷”
“农担抗疫信用贷”等多业务模式的突破。其中,2018年以来,中国银行十堰分行通过
“中银农贷1号”成功为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江鑫家庭农场、凤林家庭农场等20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是该行首批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信用为担保的贷款,成为破解农民贷款难的又一有效模式。2019年,郧阳支行成功复制
“政、银、保”三方合作授信模式,为分布于郧阳区不同乡镇的10家袜业企业累计发放
“袜业贷”1140万元。今年疫情发生以来,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适时推出
“农担抗疫信用贷”,中国银行竹山支行率先响应,疫情期间为受疫情影响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全省首笔
“农担抗疫信用贷”80万元,目前,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已累计发放
“农担抗疫信用贷”76笔5651万元。
砥砺扶贫路,殷殷中行情。
“能够参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历程,是中行人的荣幸,也是中行人的责任。”中国银行十堰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将继续开拓创新、加压奋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优势,为提升脱贫质量、接续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