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竹溪县龙王垭茶叶基地建设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舸(右三)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党委书记、行长刘舸(右)在扶贫点房县野人谷镇西蒿坪村调研产业扶贫项目农发行十堰市分行工作队与郧阳区柳陂镇腰岭村村委商议扶贫措施竹溪县甘家岭扶贫车间支持郧阳区香菇小镇产业扶贫项目支持建设的丹江口市环库公路美景如画记者刘俊通讯员夏筠
决胜小康,金融先行。十堰市是秦巴山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特殊的市情和贫困情况决定了金融行业扶贫工作的任务之艰、责任之重。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十堰市分行始终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支农工作全局,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脱贫攻坚的先锋主力模范作用,积极承担金融扶贫使命,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全力以赴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取得了较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1至9月,全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7.2亿元,完成全年扶贫贷款投放任务的145.3%,扶贫贷款余额182.83亿元,贷款累计发放额和余额保持全市金融行业前列。播洒及时雨
助企复工复产
湖北神农爱民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位于竹溪县丰溪镇的一家以经营中药材为主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是地方扶贫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向当地贫困百姓发放中药材种苗,实施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统一加工销售,实现带动效应。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公司资金周转不畅,原材料收购困难,公司面临生产停摆、扶贫带动效应中断的两难境地。
危难时刻,农发行竹溪县支行立即组建业务专班深入企业调查,详细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和具体融资需求,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及时发放涉农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950万元,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及收购中药材。该笔贷款的投放,既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企业压力,也为疫情过后实体经济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保障当地贫困百姓脱贫增收,对易迁后扶等工作起到巩固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这只是农发行十堰市分行以金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疫情发生以来,市农发行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全行工作核心的同时,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产,全员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开辟防疫绿色通道,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送上
“真金白银”,打通复工复产中的
“堵点”,为企业注入信心和活力,为精准扶贫工作争取了时间和效益。
为了助力全市打赢防疫保卫战,全行启动应急通道,全力支持口罩、防护服、药品等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切实保障粮、棉、油、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期间,累计投放疫情防控应急贷款2.28亿元。该行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收集工会捐款31800元,党员捐款33500元,专项用于疫情防控。对此,市委市政府专程致函表示感谢。
为了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步伐,该行切实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优势,迅速研究制定特惠信贷政策,助力企业渡过难关。该行专门成立攻坚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开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统筹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运用省农发行与省发改委建立的
“补短板稳投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开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组织业务骨干成立办贷小组,集中开展“复工复产项目营销攻坚月”活动。截至9月底,该行累计对接营销企业复工复产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42个,意向融资额度122.85亿元。另外,精准助力粮食全产业链、生猪全产业链、重要农副产品等共计十大重点领域企业复工复产。真情化甘霖
助民安居乐业
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的青龙泉社区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如今,它有一个全省闻名的新称呼——“香菇小镇”。经过两年建设,青龙泉社区已集中安置了来自郧阳区18个乡镇、4169户、15021名贫困人口。
2018年之前,这里曾是一片烂尾矿,在对矿山崩塌大力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并发展以香菇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后,这里成了搬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涉及园区易迁户4251户中,有三分之二的百姓靠着香菇扶贫产业园和社区袜业扶贫车间实现了换新业、拔穷根。
这场生态整治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背后,资金足额、安全、及时到位拨付至关重要。在该项目中,农发行十堰分行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作为金融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最大的民生工程,累计发放贷款2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9.55%。
在此基础上,该行还加大后续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全区香菇产业先后支持贷款项目4个,累计投放贷款11亿元,全产业链支持郧阳区香菇种植、菌棒制作、加工、运输、销售等,带动郧阳区近3万户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在金融活水的支持下,整个郧阳区共建设制棒车间100个,接种棚3300个,16.7万个出菇棚,这些扶贫车间分布于各个乡镇及集中安置点,累计带动3万户以上的贫困户参与香菇种植,每年可为每户增收1.5至1.8万元,香菇产业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单体脱贫产业,真正体现了易地扶贫后续扶持的带动效应,为助力该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确保贫困户搬得进、稳得住,该行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化金融活水为扶贫甘霖,全面落实总行帮扶深度贫困县差异化政策28条和新10条,致力于安居工程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持续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水利建设、贫困村提升工程建设,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9月,累计投放易迁后扶贷款3亿元,占全年易迁后扶贷款投放任务的78.9%。已累计在5个深度贫困地区投放扶贫贷款25.87亿元,完成全年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贷款投放任务的139.84%。(图片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十堰市分行提供)源头注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全长429.1公里的丹江口市环库公路既是
“最美山水公路”之一,更是沿线村庄的振兴路和周边百姓寄以深切期望的致富路。它集风景资源和人文特色于一体,不仅串联起了三个港口和四个工业园,更是将武当山风景区、净乐宫、丹江口旅游港旅游区、千岛画廊等景区一线串珠,对壮大库区旅游产业、加快库区移民脱贫致富以及促进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家住环库公路旁的蔡湾示范区蔡湾村村民深受其益。2018年,随着丹江口市环库绿道的建成投用,村上增设了绿道驿站,早年建的占地300亩的采摘园农夫果园也被激活,吸引了大量游客,不少贫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遇到高峰时期,果园可吸纳100余人在园内就业,每人每年最多可增收2万元以上,扶贫带动效应明显。如今,蜿蜒伸展的环库公路周边,越来越多的百姓吃上
“生态饭”。
库区百姓的乡村振兴梦也是农发人的梦,为了促进库区沿线贫困村脱贫致富,该行积极转变思路,携手当地政府加大生态扶贫项目建设力度,围绕丹江口库区新建的生态治理、交通扶贫和贫困村提升工程,该行已累计投放贷款30多亿元,生态和社会效应凸显。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为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该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当先导、逆周期、补短板”作用,依托农发行主业和地方实际,持续加大信贷产业帮扶力度。
在实施中,该行围绕汽车主导产业和农村智能产业优势,为茅箭区发放贷款2亿元用于建设重资产产业园,引导相关企业吸纳贫困户参与就业;为张湾区发放2.4亿元贷款用于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提档升级农业智能装备;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放5亿元用于建设智慧农机产业园项目,将农业科技研究实地转化为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量吸纳贫困群体就业;面向县域,该行围绕贫困地区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支持竹溪龙王垭等企业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34亿元,占全年产业扶贫贷款投放任务的84.37%,有力推动产业链向贫困地区延伸,尤其是对激活山区易迁群众以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意义重大。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市农发人将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支农全局的战略定位,继续争当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