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博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1922年3月,均县籍青年仇国升,在大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丹江口第一位共产党员;1926年7月,均县诞生了鄂西北地区最早的中共基层组织。
革命星火,从此燎原。384名红军指战员,389名抗日将士,644名新四军指战员,254名解放军指战员及861名地方干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长眠在武当汉水间!
青山处处埋忠骨。英雄倒下的地方,丰碑矗立!庆祝建党百年,重温百年党史。今天,让我们从一座座耸立的丰碑开始,打开均县红色历史的扉页,重温红色党史,汲取奋进力量。
汉水河畔,金岗山麓,青山环抱之中,130位从土地革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革命烈士,长眠在这里。拾级而上,象征着1948年均县解放、高19.48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陵园正中,四周青松翠柏,巍峨的丰碑屹立天地间。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丹江口城区东部的金岗山革命烈士陵园,伴着汉江涛声,感悟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史诗。
解放均县的“红色地标”
1931年5月21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向均州城发起总攻,但“铁打的均州”易守难攻,部队伤亡较大。贺龙召集师团长商讨,决定火攻均州城。23日拂晓,红军在西城门佯攻,牵制大批守敌。突然,城南门火光冲天,守军不战自乱,隐蔽在南门外的红军主力冲进城内,均县回到人民手中,24日,均县苏维埃政府在浪河店正式建立。
为纪念在攻城战斗中牺牲的200余名红军官兵,23日上午,在均州城内召开追悼大会,政治部主任柳直荀挥笔写下挽联:“铁打均州被红军攻破,钢铸头颅为工农牺牲”,横额“浩气长存”。烈士被安葬在城内静乐宫祖师殿前已成废墟的龙坡平台上。
1948年3月21日,陈赓大将率领的4纵12旅36团,向均州城发起总攻,一举攻占县城。俘敌营长以下官兵700余人,击毙50余人。当时的国民党均县县长王子云逃跑去了中国香港,丹江口市从此掀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篇章。
解放了老均县县城,陈赓大将的部队主力继续向国统区挺进,周边很多来不及肃清的反动势力与土匪武装勾结,趁均县城内兵力空虚,再度攻占了解放不久的老均县。
5月22日,十二旅三十五团一营在团长张忠良的率领下,奇袭均县城获得成功,均县城第二次回到人民手中。国民党顽匪不甘心失败,趁我主力部队南下作战的机会,又卷土重来,8月29日,匪首许勋等带领800多敌匪从草店沿公路攻入均县城内。
9月1日凌晨,陕南军区十七师五十团主力抵达均县城郊,向均州城发起总攻。经一小时激战,敌大部被聚歼,俘均县代理县长王延钧及其部下500余人。至此,均县县城获得最后解放。
1957年,在当年静乐宫安葬烈士的地方建亭立碑,正式修建烈士陵园,将有生平可考的烈士名籍镌刻于碑,以志不朽。1961年,因建设丹江口水库,烈士遗骨被移葬到了金岗山革命烈士陵园。
为四次解放均县献身的烈士们,依然守望着这片土地。今天,这里是丹江口人汲取力量的精神高地,追忆均县烽火的红色地标。
彪炳史册的“铁血忠魂”
金岗山烈士陵园内,安葬着130位从土地革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革命烈士,其中有贺龙元帅亲自任命的均县游击队团长、均县早期农民运动领袖纪大纲,被红三军前委任命为均(县)光(化)谷(城)中心县委书记的杜善安等。
杜善安(1895年-1936年),又名杜尚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参与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工作。1936年,上级党组织派他重返均县,组建新的地下党组织,因身份暴露不幸落入敌手。在狱中,敌人施用各种酷刑,逼他说出党组织情况,他坚贞不屈,一字不吐。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气急败坏的敌人杀害了杜善安,时年43岁。
张子英,原名闻化渔,化名余化龙、徐子瑜,四川省内江县人。均县解放后,时任第一任宣传部部长的张子英,在均县解放的同年9月,遇到土匪攻打均县县城,张子英为掩护机关和群众撤退,带病将火力引向自己,直到同志们安全转移,最终不幸被捕。被捕后,他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始终是冷笑不语、一字未吐,最后敌人气急败坏地挖去了他的眼、耳、鼻,用乱刀残忍地把他砍死在习家店小茯苓的乱坟岗上,年仅35岁。
英雄喋血,彪炳史册。然而,还有一些无名英雄,如韩小胖、颜六等,他们没有留下真实的名字,有的仅有十三四岁,还有更多的没有登记在册,尸骨无存、姓名无考,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却留下了一片红色江山。
在金岗山烈士墓群,一排排墓碑时刻警醒我们,在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上,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苦难。
追忆先烈的“精神家园”
2012年8月,丹江口市启动金岗山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如今的金岗山烈士陵园占地1058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建设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纪念广场、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墓群、丹江口市烈士英名录、浮雕等纪念性建筑物,是我市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广场上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直冲云霄,毛泽东书体“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不仅承载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精神,也在时刻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碑座四周,各有一组长0.96米、宽0.48米的浮雕,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英雄史诗。
在纪念广场后壁,镶嵌着4幅大型浮雕,艺术再现了先烈们英勇奋战的烽火岁月;烈士名录石碑上,镌刻着725名烈士的英名。
纪念碑的一侧,130名革命烈士长眠在绿树丛中,整齐排列的墓碑上,详细记录着烈士的名字、职务、事迹,方便群众瞻仰缅怀,了解均县红色历史。阳光穿过树丛,光影中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陵园内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段划分,陈列着321件历史文献和革命历史文物,是我市目前存有革命文物最为集中的地方。馆内通过实物展示、文字说明、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区等多种形式,结合声、光、电、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均县的红色历史,再现那段峥嵘岁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每逢清明节、革命烈士纪念日及国家公祭日,都会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日常,当地群众自发前来,为烈士献上一束鲜花,追忆先烈,缅怀英雄;党员干部心怀崇敬,在烈士纪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寻初心,担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和社会团体,纷纷前来瞻仰纪念碑,参观烈士陵园,重温均县党史,汲取奋进力量。
巍巍丰碑照后人。金岗山烈士纪念碑,为这片热土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磅礴力量,擎旗自有后来人!巍巍丰碑照后人参观均县红色历史丹江口市革命历史纪念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