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乘风破浪踏歌行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十堰日报
记者毛以国特约记者

姬廷顺

荣获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区)、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杨溪铺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茶店镇樱桃沟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化塘镇马纵岭回族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十三五”时期,郧阳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三五”末,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80亿元,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精准方略——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郧阳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六个精准”“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4+3”重点工作,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区162779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压实扶贫责任,区“四大家”领导包联四大片区和20个乡镇,340支工作队驻村攻坚,1.3万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包户,尽锐出战。落实扶贫政策,全面推进“五个一批”,探索“1+2+N”产业扶贫模式,年转移就业6.2万余人,年发展香菇3000多万棒,投产袜机3250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80万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6.3万人,建成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项目——青龙泉社区。

选聘生态护林员5399名;资助贫困学生26.3万人次2.3亿元。年均保障低保对象3.6万余人、特困供养5500余人,为贫困户购买医疗补充保险达1.28亿元,区域内住院报销比例从65%提高至90%以上。

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4万户8.34亿元;整合资金近100亿元用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其中,新建通村公路1258公里、农村公路桥梁18座,改造农村危房3.1万户,改水11.4万户,建成通信基站1090座,改造农村电网4276公里。改扩建乡镇幸福院20个,建成农村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216个。

坚持生态立区——

美丽郧阳绿色底蕴日益深厚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以“绿美郧阳”行动为抓手,郧阳区统筹城乡绿色发展,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助推区域转型跨越发展的“绿色引擎”。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全区514条河流均明确了河(湖)长。大力开展禁渔退捕“四清”专项行动,3000余艘涉渔及其他“三无”船舶全部上岸拆解,汉江、堵河流域养殖网箱全部取缔。完成10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加固汉江堤防36.8公里,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33座,完成丹江鄂豫河段防洪治理等水利工程。实施水土共治8万余亩,发展环水有机农业近20万亩,依法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企业111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清洁”等次。圆满完成“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累计投资2.4亿元建设城乡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29个,华新公司建成十堰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项目,完成精准灭荒4.7万亩,建成无害化农户厕所4.8万座。严格工业企业排放监管,有效治理机动车尾气,核心规划区全面禁鞭,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达到47.55%。建成郧府大道、武当谷大道、城北路,改造解放南路和献珍路延长线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碧水郧天、汉江观邸等棚改安置区和一批高品质小区。开放郧阳城墙遗址公园、网红沙滩、同心广场等市民休闲区。改造背街小巷34条、老旧小区181个、农贸市场3个,建成街头游园12个,新增停车位3000余个。完成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城区燃气普及率100%,城区和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提质改造8个创文重点乡镇集镇,建成山跟前村、园岭山村等40个美丽乡村。全力配合十巫高速鲍峡段、孤山电站五峰段等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快速通道、郧阳东互通等枢纽工程建设,建成沧浪洲汉江大桥、柳五路、郧南路等重点交通项目,所有村实现通硬化路和客车,初步形成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进城区的交通经济圈。

致力产业升级

——实力郧阳发展底盘逐渐壮大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国家高新区创建为抓手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郧阳区积极致力于产业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27:38:35优化为“十三五”末的17:46:37。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0.6万亩,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培育新型农业市场主体3000余个,培植昌欣菇业、鑫榄源、耀荣木瓜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3家,“三品一标”产品达110个。建设青曲镇蓝莓、梅铺镇红薯、安阳镇和杨溪铺镇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基地2800余个。引进新希望集团200万头规模生猪产业园和新希望小镇等重点农业项目100余个。新建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香菇产业链基本形成,郧阳香菇获评“中国好香菇”。“十三五”末全区完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80亿元。

推动大运、天圣、梨花村、神河、亚大等企业扩规升级,推动榕峰、佳恒等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引进武汉缘芝源、长江医药、华林杭萧、康荣、昌欣等企业,盘活统香、郧府薯业、一江春水等企业25家。“十三五”末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7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长6.5%,年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近20家。

引进汉水九歌、天惊洞、大明宫建材家具批发基地、温德姆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成子胥湖、月亮湖、汉江绿谷、居然之家、新天地金座商业街等项目,提档升级虎啸滩、九龙瀑等景区景点,创建国家3A级景区4个,郧阳湖5A级景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4401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348亿元。培育限上企业68家,发展电商4150家,农产品线上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深化改革开放

——活力郧阳后发优势更加凸显

“十三五”期间,郧阳区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集聚发展要素,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建的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管办事”,审批事项、申请资料分别压减了42项、280项,工程审批时间缩短为“75、55、30”,企业开办实现“2半0”目标,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实现电子化全覆盖,累计减税降费12.6亿元。支持110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万润、佳恒、华阳拨叉、天神等冲刺主板市场,长江星医药在深交所实现并购上市。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如期完成,成立34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加快国企改革,聚鑫国投公司实现

AA评级。机构改革、公车改革顺利完成。

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创新产业基金招商、重资产招商、股份合作招商等方式,引进德国世泰仕、北京伟光汇通、上海中昊针织、重庆斌鑫集团、深圳宝安等知名企业和恒进热感应、万润新能源等行业隐形冠军企业46家,签约项目282个,到位资金590.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迦娜、菇兴、菇尚等企业出口创汇3.9亿美元。

狠抓惠民实事

——魅力郧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十三五”期间,郧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全区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收治率和治愈率100%,病亡率和医护人员感染率为0,疾病发生率全市最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完成献珍学校等校园建设项目266个,区一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改扩建村卫生室282个,区中医医院整体迁建项目主体完工,郧阳区医共体成立。完成郧阳府学宫复建,成功举办第七届恐龙蛋与恐龙幼体国际学术研讨会、“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圆满承办南水北调国际马拉松,大丰仓获评“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高龄老人补贴6300余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1亿余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20%。累计投入移民后扶资金11.4亿元。新增保障性住房7000套。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基本建设到位,郧阳区喜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区武装部被表彰为“湖北省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构建平安郧阳“365”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成区社会治理中心、“信访超市”,将治调主任纳入辅警序列。整合应急资源,建立“1+1+N”应急体系,应急处突能力逐步增强。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登高望远天地宽,砥砺奋进写新篇。站在“十四五”新起点,郧阳区蓄势待发、激情向前,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大美郧阳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扶贫车间遍布城乡史教育如火如荼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旅游风生水起香菇产业促农致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